理论物理学是基础学科,基础有什么用?打个比方,盖房子就要先有基础,你不能要求人家一定要说出这个基础具体支持了哪一块砖哪一片瓦才是有用的,基础的用处是支持了整个房子。 ——王竹溪
人物百科:
王竹溪(1911.6.7-1983.1.30),名治淇,字竹溪,以字行,湖北省公安县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开拓者。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7月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王竹溪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特别是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在湍流尾流理论、吸附统计理论、超点阵统计理论、热力学平衡与稳定性、多元溶液、热力学绝对温标、热力学第三定律、物质内部有辐射的热传导问题以及基本物理常数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有序无序变化的统计力学理论方面将贝特理论作了重要推广,在热力学的理论研究方面作出多方面的推广。同时对物理学史、基本物理常数和汉字检索机器化方案等作了不少有成效的研究。他还在生物学关键问题-水分化学势、汉字检索方案的优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次“不合情理”的实验评价
“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现象形成的教师因素分析
运用现代媒体手段优化课堂习题教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造就创新人才
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从观察牵牛花得到的启发
撰写物理教研论文应怎样选题
对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标中作用的再认识
分析学生思维障碍提高习题教学效益
注重同类变式培养学生能力
论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
学生提出问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构成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素
在物理教学中大力加强环保教育
“减负,增效”课堂潜力大
利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物理概念教学
论物理课堂教学的“举例”
归纳法的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兴趣物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表达能力“解读”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物理教学运用启发式的思路与设计
物理信息处理的几种有效策略
论物理创新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更新
关于白炽灯丝断裂问题的浅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