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的简要评价
1、试题特点:
第一、覆盖面广。本试卷五个大题34个小题含盖了八年级上学期前三章的所有章节的知识。
第二、注重考查重点知识。在力、声、光中以力为主;在各部分知识中又以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为主。
第三、题型结构:填空题11个23分,选择题12个36分,作图题3个6分,实验探研题6个22分,计算题2个13分。从题量上看得出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水平。
第四、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没有繁难偏旧题目出现,难易适度。主客观试题比例恰当,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较灵活的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第五、试题体现了服从于教学和服务于教学的思想,同时对今后的物理教学又起到了正确的导向和指导作用。
2、与教材的结合:
整套试题与教材紧密结合,考查的所有知识点均源于教材,而素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来之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大背景中。实验探究题除了对教材中所学重要仪器正确使用方法的考查外,还对探究实验进行了重点考查。含盖了前几章的重点实验。
3、遵循课标,贯彻新课改理念:
第一、试题以学生生活中的诸多事例或所见所闻的事情为素材,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如,平面镜的应用、跳水运动、放大镜、眼镜、日食月食等等。
第二、关心科技发展。尽管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所积累的物理知识还不多,但试卷不失时机,将高科技中与学生所学有联系的事例作为题材。
第三、注重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题一是数量有所增多,二是涉及面广,三是体现了对基本的实验方法的考查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变量控制法。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
本校八年级学生物理检测情况如下表:
参 考 人 数 | 平 均 分 | 及 格 人 数 | 及 格 率 | 优 生 人 数 | 优 生 率 | 40 分 以 下 | 60- 70 | 70- 80 | 80- 90 | 90- 100 | 最 高 分 | 最 低 分 |
103 | 60.1 | 54 | 52.4 | 4 | 3.8 | 38 | 35 | 17 | 9 | 4 | 94 | 14 |
第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致使成绩不是很理想。
第二、学得较死,面对考查知识的简单应用时束手无策。比如,填空题的第8题和第10题,失分率很高。
第三、科学探究重视不够,捕获信息的能力差。比如,第29题、第30题,答非所问。
第四、物理术语积累少,表达能力差。第29、30、32题,不能用较准确的物理语言回答,口水话多;第33、34题,不能正确表达解题过程,或者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或者没有必要的公式,习惯于写算术式,没有物理味。
三、教与学中的策略
1、紧扣课标和教材,夯实基础。特别要搞好概念教学,弄清概念的物理意义。万丈高楼从地起,学生没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就无法谈及应用,举一反三就更是不可能。
2、努力实践新课标,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尽管教师、学生在教和学中从观念到行动有了一定的转变,在向课改理念靠拢,但经验教学仍为主导。在实验教学、学习方法传授、重视知识应用等方面仍然做得不够;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捕获信息能力、思维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仍有欠缺;在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等方面还很薄弱。
3、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科学探究不只是要求学生会做几个此类题目,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教学中传授科学探研的知识方法、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研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教学中把握好尺度。不求难,要求活;不求深,要求熟。
《功》教学反思一
哈市中考命题员谈物理新教材复习策略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上海物理: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后反思
中考物理复习五大应考建议
压力与压强教学反思
一堂课一个理念的起点——《大气压强》一课反思
初中物理计算能力的反思
《初中物理专题分析》
中考物理辅导--物体的内能及内能的改变(1)
初三物理学习导航
中考物理辅导--第一章声现象基本知识点
中考物理辅导--热学总结
中考物理辅导--理想气体的内能及其变化
中考物理辅导--分子热运动(1)
《初中物理专题分析》声学及其特点
中考物理辅导--声学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考临考指导:如何答好物理问答题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情况反思
初中物理学习“五法”
反思课堂气氛
发挥课外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授课方式的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质量和密度》教学反思
物理作业的布置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