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同学们查缺补漏,下面是一份金华一中高一物理10月份月考模拟试题,请同学们好好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是零 B.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
C.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 D.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
4.P、Q、R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 点的速度为v,到R点的速度为3v,则PQ∶QR等于( )
A.l∶8 B.l∶6C.l∶5 D.1∶3
5.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的时候,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在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样。若取g=10m/s2,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 )
A.普通光源即可
B.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1.4s
C.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0.14s
D.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0.2s
6.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h高处自由下落,当它落到离地面还有 时,它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7.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出,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 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
A.1.5 m/s B.3 m/s C.4 m/s D.无法确定
8.一物体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着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
B.物体沿直线往复运动
C.物体加速度最大的时刻为1s,3s,5s
D.物体加速度最大的时刻为0s,2s,4s,6s
9.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m/s,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3m/s B.4m/s C.6m/s D.
10.汽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后立即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在整个加速阶段和整个减速过程中,下列物理量不相同的是( )
A.位移 B.时间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11.某人在静止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一段深度,不计空气阻力,取向上为正方向,在下边 图象中,最能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 )
12.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l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1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的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C.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4.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 )
A.保持不变 B.不断变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15.甲、乙两物体相距s,它们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动,甲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则( )
A.若a1=a2,它们只能相遇一次B.若a1a2,它们可能相遇两次
C.若a1a2,它们只能相遇一次D.若a1
二、填空题(每空 ,共22分,将解答填在规定的横线上)
16.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达C点,已知B点的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则AC间距离是__________m(g取10m/s2)。
17.如图所示质点在直线A、B、C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在A点时的速度是5m/s,经3s到达B点时速度是14m/s,若再经过4s到达C点,则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______m/s,AC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m/s.
18.在《探究小车速度变化规律》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纸带上的各个点均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图中未画出)。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
(1)打点计时器打下第4个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并求出小车的加速度(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 , 取平均值求出加速度a。
方法B:由 取平均值求出加速度a。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方法B中有____ (填写字母)。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填A或B)更合理,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共33分,8+8+9+8=33分)
19.(8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 125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g=10 m/s2)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20.(8分)在一闹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 向东匀速行驶,一位外地游客正由南向北经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正在D处),经0.7 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如图示所示.
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交警部门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 =14 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14 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AB=17.5 m,BC=14 m,BD=2.6 m(取g=10 m/s2).问:
(1)肇事汽车是否超速行驶?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1.(9分)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的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粗糙的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g=10m/s2)。
t(s)00.20.41.21.4
v(m/s)01.02.01.10.7
求:(1)在水平面上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从开始运动到停止所用的总时间?
(3)斜面的长度L?
22.(8分)一列车正以16m/s的速度在一个很长的坡道上上坡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在同一轨道前方有一车厢以4m/s的速度匀速滑下来,列车司机立即刹车,紧接着加速倒退,刹车与倒退时列车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结果刚好避免相撞,则驾驶员发现前方有车厢时,两车距离有多远?
高一 物理参考答案
12345678
DBAABCCBBD
9101112131415
DCCACDADBABD
16. 9m 17.(1) 26 m/s (2) 15.5 m/s
18.(1) 1.47 m/s (2) X1 X6 ; X1 X2 X3 X4 X5 X6 B 3.12 m/s2
19.解:(1)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
由v22 - v12 =2as2可得:、v1=60 m/s
运动员自由下落距离为s1=v12/2g=180 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为s=s1+s2= 305 m.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1 = = 6 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2= =3.85 s
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t1+t2=9.85 s
20.解析:(1)以警车为研究对象,设刹车后其加速度大小为a,则
代入数据解得a=7 m/s2
因为警车与肇事车行驶条件相同,故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则
代入数据解得
因 ,所以肇事汽车超速行驶.
(2)设肇事汽车在出事点B的速度大小为 ,则
代入数据解得
设肇事汽车通过AB段的时间为t1,则
所以游客通过马路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答案:(1)肇事汽车超速行驶 (2)1.53 m/s
21.(1)由前三组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加速滑行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由后二组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所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2)设在t时刻物体运动到B点,且速度最大为v,
则有:v=a1t
又因为1.2s时物体的速度为1.1 m/s,则有:1.1= v+a2(0.8-t)
解得t=0.5 s,v=2.5m/s
(3)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运动过程有:
22.解析: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列车乙从刹车过程到加速倒退到刚好接住货车车厢甲时,速度也为4 m/s,此过程所用时间:
t=v1-v2a=4--162 s=10 s
这段时间内,
货车车厢甲运动的位移
s1=v1t=410 m=40 m
列车乙运动的位移
s2=v2t+12at2=-1610 m+122102 m=-60 m
则波尔西列夫发现货车车厢甲向自己驶来而立即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
L=s1+|s2|=40 m+60 m=100 m.
答案:100 m
金华一中高一物理10月份月考模拟试题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物理网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成绩提高。
七种物理实验设计方法
初中物理镜子中的像是颠倒的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 串联电路示教板的安装
2013年课外小实验—投影演示用电动机模型
初中物理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 声音的共鸣
2013年课外小实验—大型内磁式直流电动机
初中物理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实验设计
塑料瓶可以做的初中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简易聚音伞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 声音可以通过各种媒质传播
物理课外实验—浮力跟组成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 液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
2013年课外小实验—简单自润滑电动机
初中物理用录音机播放乐音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 海绵法演示压力和压强的比较
初中物理尝试一下静电触电的滋味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绝缘体摩擦起电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气体千斤顶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振幅交换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做磁悬浮实验设计
用塑料圆珠笔做的物理小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 测定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初中物理“煮不死”的鱼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用塑料圆珠笔做的小实验
初中物理测定电阻值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设计
2010年初中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二 探究型实验题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并联电路示教板的安装
利用日常器具做初中物理实验的尝试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