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科书(以下简称新课本)已于1994年秋在全国使用。新课本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加强了实验,突出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观察有关的现象,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大纲的这段叙述阐明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却比较困难,其中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客观存在的困难。下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与大家交流、切磋。
一、钻研教材,挖掘实验因素
新课本非常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发展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兴趣和能力,体现了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除了安排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在实验内容、方法和编写上还采取了许多措施,多方面加强实验教学。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课文中设立“实验”标题,突出实验地位
新课本大部分章节的课文中,都设置了标有“实验”标题的内容,用与课文不同的字体印刷,非常醒目。师生一看便知道这是应该做的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包括了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实验,而且增加了许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的简单实验。粗略统计,两册新课本的必学内容中。共设正了68个实验小标题,包括130个实验。其中绝大多数是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探索性实验,实验方法简单,器材易得。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可以作为学生随堂实验,这就为加强实验教学开创了新途径。
例如,对初中物理新课本第一册55页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我们用图1所示的方法,在一块约15cm×3cm×3cm的小木块中部打一条宽约3mm、深约15mm的缝,把一块平板玻璃插入缝中,作为学生随堂实验用的器材。也可以像图2那样,用透明胶带把平板玻璃与一个直角三角板粘牢在一起,也很简便易行。
(二)加强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有重要作用。新课本加强了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粗略统计,两册新课本编写了约40个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课外去做,收到很好效果。例如,对新课本第一册27页上的小实验“测自己的步行速度”,我们不仅让学生按课本上写的方法去做,测出自己步行的速度(测出的结果要求学生记住,很有实验价值)。而且还组织学生用消毒后的废注射液瓶和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等自制了“滴水计时器”(滴水时间间隔调节为0.5秒),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一根木棍上。步行时用一只手拿着木棍不摆动,让水滴落在此手的正下方。通过测量落在地面上的水滴间隔,不但能算出步行速度,还能检查步行时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对此,学生会很感兴趣。
(三)实验题数量增加
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做出解释,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的态度,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树立实践第一的科学观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新课本的实验题比例增加。对于课本中的实验题,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观察的结果做出回答,而不能靠想象、想当然地做练习。此外,我们还把课本中一些能够让学生做实验的练习题也改成了实验题。例如,对于课本第一册49页第7题“夏天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气温,但是觉得凉快,这是为什么?”我们先让学生用本子代替扇子扇温度计的感温泡,观察这时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再让学生把温度计插入室温下的酒精灯中,观察示数有无变化,把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来,稍停片刻,再观察示数有无变化。这时再对着感温泡扇风,观察示数是否变化。用纸把感温泡上的酒精擦干,再扇风,观察示数有无变化。在上述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的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回答练习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对现象的印象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深。
(四)每节课文开始的大问号“?”中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实验
新课本许多节课文开始有个大问号“?”,“?”后面用有趣的现象、实验或小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面设置的许多实验,可以在课堂上演示,或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做。例如新课本第一册63页“?”后面写的“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我们组织学生用自己收集的大饮料瓶改制成大水杯做实验(这种大水杯还可以在研究液体压强、浮力时用),从水面斜上方、正上方、杯的侧面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想知道现象产生的原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节后“想想议议”中的实验可使学生加深理解知识
新课本节后的“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或实验,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起到加深理解知识的作用。例如新课本第一册118页“想想议议”有关A、B两组砖块压强的实验,我们让学生用火柴盒代替砖块,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按1.PA<PB,2.PA=PB3.PA>PB的要求摆放两组砖,看谁想出的摆法多,而且快。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压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许多练习题的插图中蕴含着实验内容
新课本的许多练习题都配有插图,既直观,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能力。有的插图还包含着重要的实验内容和物理知识。注意研究练习题插图中的实验,并做好这些实验,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很有好处。例如新课本第一册150页第10题的插图是关于密度计和它的使用情况的。我们组织学生用废弃的安痛定注射液小瓶,装人适量的铁粉(用磁铁收集工厂里砂轮上磨下的铁粉),用酒精灯加热瓶颈后,用镊子夹着瓶颈把它拉细,冷却后插进一根细长的饮料吸管,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密度计。让学生把自制的密度计浸在酒精(或煤油)、水、饱和食盐水中,画出刻度值,再用它来测其它液体的密度。这种实验可以丰富学生有关密度计的知识。
二、搞好实验教学,教出课本特色
中学生学习物理,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强调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达到认识现象、取得资料、发掘问题、提供进一步思考线索的目的。本着这个要求,我们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验。
(一)师生动手,自制教具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物理实验室应该不断充实实验设备。要购买和研制新实验设备,更要鼓励学生和教师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制教具。”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学生和教师自制教具,不仅是解决实验器材短缺,教育经费不足的权宜之计,而且有更大的教育价值。在自制教具过程中,师生通过查资料、想方案。画图、找材料、动手制作、反复试验,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也受到意志锻炼。另外,即使在条件好的学校里,单靠购买现成的仪器也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根据自己需要自制的教具往往能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液体的压强是由于重力而产生的,但是液体压强的大小又跟液体的总量没有关系,对此学生很难接受。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一知识,我们设计制作了图3所示的仪器。这个仪器的制作过程是:在乐百氏瓶底打孔,用铝空心铆钉(或穿鞋带的“鸡眼”)把一个香脂盒倒铆在瓶底上,在盒口紧扎上薄橡胶膜;取一个橡皮塞,在塞子上打孔,并穿入一根短玻璃管,塞紧瓶口;另取一个铁饮料罐,在罐底打孔,在孔上焊一短金属管;用乳胶管把铁罐和饮料瓶像图3那样连接起来,向饮料瓶和铁罐中装满水,可以看到下面的橡胶膜略有凸出。用一个与铁罐等高、但体积与铁罐相差很大的另一个容器替换铁罐,再装满水,可以看到下面橡胶膜的凸出程度无甚变化,表明在深度一定的情况下,水对容器底的压强跟水的体积、总重和容器形状没有关系。换用一根长乳胶管,把饮料瓶塞的玻璃管和铁罐底的金属管连接起来,并向这两个容器内加满水,手拿铁罐把它逐渐升高,可以看到,瓶底的橡胶膜越来越凸出,水的总重虽然没有增大,但由于深度增大,压强也增大;升到一定高度时,橡胶膜竟被压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平时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品,例如废锯条、香脂盒、注射液瓶、饮料瓶、饮料罐等,用于自制教具,给学生做实验器材。用收集到的废钢锯条可以做许多实验。例如;振动发声,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等。香脂盒可用来做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马德堡半球模拟器,浮力产生原因演示仪等。
(二)改进实验方法,搞好学生实验
对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我们针对实验的难点和学生容易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
例如,“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在斜面L向下运动时容易偏离直线,从窄木板上掉下来;斜面较短,小车运动的距离小,时间短促,计时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为让学生把实验桌一端垫高当斜面,用废弃的一号电池代替小车,实验效果很好。“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如果酒精灯灯焰弱,水不容易沸腾。我们把一根长6~8厘米、粗1毫米的细铜丝折弯,插进灯芯里约1厘米(图4),大大提高了灯焰的发热量。缩短了加热的时间,水沸腾时激烈的汽化现象也更加明显。
在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时,我们用收集来的青霉素药瓶(要经过消毒)代替课文中的墨水瓶做称液体质量的实验。在做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时,再用些药瓶测盐水密度。让学生先称出空瓶的质量m1,然后称出一满瓶清水的质量m2,再称出一满瓶盐水的质量m3,可算出盐水的密度这既提高了测量的精确程度,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了知识。
(三)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素质和能力
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实验中特别重视要求学生按规则操作,如实记录,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结果,坚决反对凑数据。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为了校准温度计,我们请家中有电冰箱的同学带一块约1分米的冰来,砸碎后放在用饮料瓶做的大杯子中,用以校准每支温度计的0℃,把每支温度计的误差值写在不干胶上并贴在温度计的上端。这样利用修正后的温度计示数,就可以使各组测出的水的沸点大致相同,使学生相信在同一气压下水的沸点是一定的,这是客观事实。实验中有时测得的数据与课本上的不一致,是由于实验仪器或方法不完善造成的,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不能因此而怀疑客观事实,也不能凑数据硬与课本一致。
对于实验报告,我们没有用现成的实验报告册。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每个实验的情况去写,突出实验的重点和自己在实验中的经验,注重培养能力。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32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4
八年级物理下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30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5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2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1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6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33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34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物态变化课件3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8
八年级物理下册3月单元测试题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29
浮力课件
物态变化课件2
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检测试题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31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35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6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5
八年级物理从粒子到期宇宙习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调研测试1
八年级物理下册周考习题1
2016届中考物理课时知识点复习教案9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课件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课件2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课件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