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中明确提出了光的三原色,而颜料的三原色只是给出混合图,具体什么颜色没有说明,要求学生自己去调查了解。学生调查的结果是:红、黄、蓝。我也请教过几位美术教师,他们的答案也是红、黄、蓝(当时参考书没有发下来)。幸好我多方查证,才没有教错。
事实上,光与色的混合除了色光的混合(也称加色混合)、颜料的混合(亦称为减色混合),还有一种叫视觉混色(也称中间混色)这是一种在视觉上形成的混色印象。
一、色光混合
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混合,是光线的增加,两种色光混合,光度为两色之和,合色愈多,则光度愈强,愈近于白。其中品红与绿、黄与蓝、青与红,这些补色光混合和红与蓝、绿三原色光混合都成为白光。彩色电视机、彩色显示器、彩色液晶显示器,三基色日光灯管就是应用该原理而设计制作的。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将这色光三原色红(R)、绿(G)、蓝(B)投射到一个白色的平面上时,两种光色相叠射,则得出混合黄(Y)、品红(M)、青(C)。如果将三种原色完全重叠投射,则混合出白光(W)。
格拉斯曼(H.Grassman)总结了加色混合的现象,叫做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有以下几点:
(1)视觉只能辨别色彩的三种变化:明度、色相、纯度。
(2)两种光色组成的混合色中,如果一种色光发生变化,而另一种不变,则混合色也随之变化。补色律:每一种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便产生中间色,其色调决定两色的相对数量,其纯度决定二者在色相环上的距离。
(3)色相相同的光,不论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一样,在混色中都具有同样的效果,即视觉上相同的两色,都是等色。代替律:相似色的混合仍然相似。如果A色=B色,C色=D色,那么A色+C色=B色+D色。
(4)由几种色光组成的混合色的亮度,是各色光亮度的总和。
二、颜料混合
绘画颜料、印刷用的油墨及其它工业用的染料等等,这些着色材料的混色大体上比原来的颜色暗。原因他们反射光线的减少,两色混合后,光度低于两色各自原来的光度,合色愈多,被吸收的光线愈多,反射的光线愈少就愈近于黑。颜料三原色品红(M)、黄(Y)、青(C)是减色原色,它们相加混合而形成的是(近似)黑(BK),或其中任何二种色料相加而呈现的混合色都是暗于原色,也就是要减却二色的补色成分。所以称这种色料的混合为减色混合。彩色印刷的油墨调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产、彩色打印机设计以及实际应用,都是黄、品红、青为三原色。彩色印刷品是以黄、品红、青三种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四色彩色印刷机的印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彩色照片的成像中,三层乳剂层分别为:底层为黄色、中层为品红、上层为青色。各品牌彩色喷墨打印机也都是以黄、品红、青加黑墨打印彩色图片的。
颜料品红(M)、黄(Y)、青(C)混合能产生红(R)、绿(G)、蓝(B),也就是说加色混合三原色与减色混合三原色成了各自相反的间色(二次色)。这个原理被应用于天然色摄影和原色版印刷等行业色的分解与构成。
三、视觉混色
视觉混色不是直接由色光混合的加色法,也不是直接用颜料调和的减色法,而是使用颜料的一种加色混合方法,也可以叫中间混合,正如约翰内斯.伊顿说的,“在我们讨论色彩调和的颜料方法之外,还有用视觉调和的方法,这种的组成是将纯度色彩并置成小色域或点子的视觉调和,然后从一定的距离来观看这个表面具有的小色域或点、线的画面。在眼睛中,他们有被调和成一个单一色彩的感觉。这种加色法调和类型的优越性是:混合后的色调掺合性较少,而颤动性则增加。”
视觉混色的色感,就其明度来说,既没有提高,也没有降低,如将色料三原色M(品红)/Y(黄)/C(青)三等分色盘,G(蓝紫)/Y(黄)和R(红)/C(青)补色等分色盘,放在转动装置上,这些色盘旋转中呈现的是漂亮的中灰色或浅灰色。这就是说,色料的三原色的反射光虽然混合不出白色,但在改变混合方法时,也不会是黑浊色,而是三色平均明度的灰色。同样,互为补色的二种色料在此种混合下,也不是黑浊色,而是二色平均明度的灰色。虽然颜色盘的混合只能用于示范表演,但却提示了这样一个原理:在视网膜的相同部位,两种以上颜色不断予以刺激,就能在人的视觉上产生被平均了的混合色──保留着两种色以上的各色平均明度的一种新的混色。
“声现象”三种典型研究方法
用废钢锯条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用录音机播放乐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精讲精练
八年级物理学习过程反馈(声现象)
滴水法报时
声音的反射
用细绳演示声音的传播
《声现象》基础测试题
乐音和噪声
用发音盘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声现象》学习指导
制作简易扬声器
音调和响度
声音可否看的见?
研究动圈扬声器的发声情况
声音的共鸣
用发音盘演示噪音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用录音机演示噪音
用音叉演示声音传播方案三
《声现象》基础测试题(参考答案)
用简易方法演示音调和频率关系方案一
用音叉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方案二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参考答案)
用橡皮膜演示声音的传播
用鼓、锣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光类比综合题
用抽气盘演示声音传播方案二
《声现象》综合测试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