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依托网络媒体的支持,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与量作为最高目标,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新途径;以媒体支持环境为平台开展教学互动,拓展教师、学生个体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渠道。
二、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差异
1.增加了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完整、系统。
一般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让学生在理解楞次定律的基础上,学会如何使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而我的设想是不仅要如此,而且要通过楞次定律的应用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本质——利用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或电能的转移。
2.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以教师的引与导为辅,以媒体环境为支撑,以任务单为活动线索,使学生活动活泼、有趣,更有序。
为了贯彻二期课改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的精神,本次课改的探索目标是如何开展以媒体为支撑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在初步的实践后,我们发现如何处理好教师、学生、媒体三者的关系,将成为此次实践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有了这一设计。
三、教学的得与失
1.在以媒体环境为支撑的互动教学活动中,如何谐调好师、生与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关键。
由于媒体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极有可能从教学活动中游离出来,从而影响教学,因此在这类形式的教学中,必须加强的学生活动的引导与控制,做到收放自如,使教学活而不乱。为此这节课我再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变革:(1)强调课前预习,并在课前每人发放一份活动任务单,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要求,同时将这份任务单带入课堂作为课堂活动的内容来完成;(2)对课件的使用做必要的说明——由于有些课件学生课前并没有接触过,对其作用和使用方法并不熟悉;(3)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监督与指导,使行为偏差的同学及时得到纠正;(4)利用演示文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师的影响力;等等。通过实践表明,
2.合理选用互动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的功能,是媒体支持下互动开展成败的关键。
当前,每一个相关内容的教学课件在网上都能找到很多,但是,是否适合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设计。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课件真的不容易。另外,有的课件并不适合互动活动的开展,而有的课件还存在科学性问题也不能使用。一个合适的互动课件至少具有以下特征:(1)科学性;(2)可视性,特别是实际实验中的微小变化与瞬时变化;(3)变量的可调性;(4)使用的便捷性;等等。本节课中,我在探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关系”时,所选用的课件是合理且有效的。
3.正确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关系,是一份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方法新一点,形式活一点,容量大一点,效率高一点”是我校对当前教学活动要求的总结性形象化表述,然而,这里却少了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应该贯彻始终的一点,那就是质量。没有质量,“方法新、形式活”就成了花架子,“容量大、效率高”就成了口号。质量是效率的基础,是效率的最终归宿。在“楞次定律”这节课的设计上,由于过于追求量,而影响了质的提高是一个教训。以上的变化还是起到了良好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如果地球停止不转
轮椅上的物理学家
鸟类威胁航空安全
地磁场奥秘
金牛星座-超新星爆炸云团
人造卫星的发射轨道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地球动力与天体运动
生活中的物理学
响尾蛇导弹
雨衣上的学问
科学家称在年轻星团的恒星中重力并非主导力
球顶形扬声器基本知识
关于静电除尘
湿布抹冰箱的冰格会被粘?
物理教学设计——功率
八年级物理——第四节重力教案
物质有10种物态
2012高二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大磁铁为什么吸不起热钢锭?
在下班之后学会将压力“隔离”
在生活中存在的物理
人是被电人是被“电”吸住了吗
运载火箭
房屋抗震常识
军用的望远镜
磁学中的一个谜
科学史一些不可思议错误
地球中心为什么很热?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