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依托网络媒体的支持,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与量作为最高目标,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新途径;以媒体支持环境为平台开展教学互动,拓展教师、学生个体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渠道。
二、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差异
1.增加了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完整、系统。
一般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让学生在理解楞次定律的基础上,学会如何使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而我的设想是不仅要如此,而且要通过楞次定律的应用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本质——利用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或电能的转移。
2.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以教师的引与导为辅,以媒体环境为支撑,以任务单为活动线索,使学生活动活泼、有趣,更有序。
为了贯彻二期课改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的精神,本次课改的探索目标是如何开展以媒体为支撑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在初步的实践后,我们发现如何处理好教师、学生、媒体三者的关系,将成为此次实践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有了这一设计。
三、教学的得与失
1.在以媒体环境为支撑的互动教学活动中,如何谐调好师、生与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关键。
由于媒体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极有可能从教学活动中游离出来,从而影响教学,因此在这类形式的教学中,必须加强的学生活动的引导与控制,做到收放自如,使教学活而不乱。为此这节课我再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变革:(1)强调课前预习,并在课前每人发放一份活动任务单,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要求,同时将这份任务单带入课堂作为课堂活动的内容来完成;(2)对课件的使用做必要的说明——由于有些课件学生课前并没有接触过,对其作用和使用方法并不熟悉;(3)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监督与指导,使行为偏差的同学及时得到纠正;(4)利用演示文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师的影响力;等等。通过实践表明,
2.合理选用互动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的功能,是媒体支持下互动开展成败的关键。
当前,每一个相关内容的教学课件在网上都能找到很多,但是,是否适合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设计。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课件真的不容易。另外,有的课件并不适合互动活动的开展,而有的课件还存在科学性问题也不能使用。一个合适的互动课件至少具有以下特征:(1)科学性;(2)可视性,特别是实际实验中的微小变化与瞬时变化;(3)变量的可调性;(4)使用的便捷性;等等。本节课中,我在探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关系”时,所选用的课件是合理且有效的。
3.正确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关系,是一份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方法新一点,形式活一点,容量大一点,效率高一点”是我校对当前教学活动要求的总结性形象化表述,然而,这里却少了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应该贯彻始终的一点,那就是质量。没有质量,“方法新、形式活”就成了花架子,“容量大、效率高”就成了口号。质量是效率的基础,是效率的最终归宿。在“楞次定律”这节课的设计上,由于过于追求量,而影响了质的提高是一个教训。以上的变化还是起到了良好作用。
2011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
对新课标下中考实验题的命题分析
关注中考试题 感受低碳生活
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卷的比较与2012年命题趋势预测
物理学科审题错误的原因剖析及改进策略
201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指导与教学建议
2012年中考试题中的物理方法题
江苏南京白下区初三物理一模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1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简评
中考“压强与浮力”专题探究性试题考点题型特征与典型例析
基于中考的科学探究教学与复习策略指导
中考物理命题技术探索之探究题
2010年中考速度图像题欣赏
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典型城市2010年中考物理学业试卷比较与命题趋势分析
“联姻”试题闪亮登场
2012年中考物理“光现象”考点解析
解读磁现象中的物理思想方法
2012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三大考点
物态变化探究题剖析
传感器件入题来
2010年全国中考物理学业试卷特点与2011年命题趋势预测及复习建议
研究微观粒子的物理方法
2012年动态电路中考题解析及点评
2011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
抓考点,重点突击声特性
科技引领中考
立足考纲,着眼研究,切实提高中考复习效益
2012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物理中有关作图题的分析
对物理中考试题的一点思考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