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内突击一下是非常有帮助的,小编整理了初三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查字典物理网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
(2)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5)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6)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知识网络
三、具体知识点
(一)1、物质:(1)组成:分子、原子 (2)原子结构:原子核、和外电子(3)固、液、气宏观及微观特点
2、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算少法。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质量的测量】
(1)直接测量质量:对于干燥的、颗粒状的且没有腐蚀性的固体,可直接测量。如:铁、铜、木、蜡块等。
(2)间接测量质量:对于潮湿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等)、粉末状的固体粉末以及有腐蚀性的物体,应借助容器或有关器皿进行间接称量。具体步骤:① 先测量m器 。② 再测量m总。③ 求m待。测量次序能倒过来吗?原因:如果先将液体倒入容器测m总,再将液体倒出测容器质量,由于容器中必然会有残余液滴即液体质量的一小部分留在容器内,所以这样测量误差较大。
【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 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 (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
2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并轻拿轻放。
3、 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
4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内
5 、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以免锈蚀。
3、体积
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⑶体积的测量方法:A:对于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外形的固体,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测出有关量求出其体积。B:对于没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设法把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体中,得出其体积变化,则该体积变化就是该物体的体积。(排水法求体积,指不溶于液体或不发生化学反应,注意处理气泡、物体孔隙、化学反应、溶解等现象的问题)液 可完全浸入;液 漂浮.(悬锤法、针压法);
C:测质量算体积。
(二)1、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 V成正比;即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即
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
左图所示:乙
(6)、密度表揭示了大部分常用物质的密度。
① 气体的密度比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小1000倍左右。
②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说明密度是每种物质自身的特征。不随物体的大小、轻重等因素变化。
③ 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它的密度也将发生变化。例如:水凝固成冰。
④ 不同物质的密度也有相同的情况。例如:冰和蜡;煤油和酒精。但是这并不影响鉴别物质,因为密度虽然是物质的特性,但不是唯一的特性。
⑤ 对密度,并不能认为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例如:液体水银的密度就大于固体铜、铁、铝等密度。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两个概念的区别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却不变。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环境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如一瓶水,温度从O℃升到4℃,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要变大,由4℃升到100℃,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故4℃的水密度最大。
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如一块冰化成水后,密度由O.9103kg/m3变成1.O103kg/m3,但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体积要变小。
3、密度的计算和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解答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题中哪些量是已知的,所求的物理量与已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当题目中出现多个未知量时,最好列方程组求解,并注意单位的统一。
(三)1、密度有四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2、物质的密度可以用实验测定。
原理:=m/V
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利用量筒和水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计算出物质密度。④若要知道该物质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可查密度表与标准值对照即可。
㈡、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
3、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m/v)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
m=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问题(三种比较法)。
⑸测量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列方程求解)。
⑹要学会查密度表及其意义,并要记住常见物质的密度。
⑺根据需要,可对不同密度的材料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所需的密度。
这篇初三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初三物理知识点】栏目页!另外,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还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物理期末试卷供大家练习,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正确理解综合能力的含义
掌握课堂提问艺术
科学史在基础科学教育中的角色
铁丝穿冰课外实验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课堂提问对象的选择
中学物理常用的观察方法
理想课堂的五部曲
高一物理教学与新课程推进
多因素问题的科学探究
高中教学的理性思考
探究式物理教学
物理教育观的八个转变
科学与媒体应该是好朋友
单摆周期实验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备课的所想
物理学习记忆口诀
中学物理教学中元认识的训练
上好初中物理试卷评讲课
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探讨
物理学习分化探因与对策
建构一种新的理科教学模式
平抛实验的改进
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的功能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
实验成为中学物理教学薄弱环节的原因
体验式学习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开展物理学科整体改革的几点体会
科学探究要“探”“究”并重
物理试卷评析课教学初探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