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物理光学过去也称“波动光学”,从光是一种波动出发,能说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而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是电磁波的假说以后,物理光学也能在这个基础上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的部分现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获得一定成功。但光的电磁理论不能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各种原子和分子发射的特征光谱的规律等;在这些现象中,光表现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学的另一部门“量子光学”。
【杨氏干涉实验】杨格于1801年设法稳定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实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其方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因为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并且维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一般均维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
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然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实验结果的干涉条纹,它是以P0点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的条纹。P0点处的中央条纹是明条纹。当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并不相同。波长较短的单色光如紫光,条纹较密;波长较长的单色光如红光,条纹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实验,在屏幕上只有中央条纹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条纹的两侧,由于各单色光的明暗条纹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红的彩色条纹。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运用导学案
电机的发明对能源利用的作用学案
追寻守恒量教案1
认识磁场学案
2017届中考物理第一轮滚动复习测试题28
2017届中考物理第一轮滚动复习测试题29
2017届中考物理第一轮滚动复习测试题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案3
2017届中考物理第一轮滚动复习测试题35
认识电场学案
追寻守恒量教案2
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学案
曲线运动学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案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案
2017届中考物理第一轮滚动复习测试题2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学案
电场强度学案1
2017届中考物理第一轮滚动复习测试题32
2017届中考物理第一轮滚动复习测试题30
2017届中考物理第一轮滚动复习测试题26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学案
洛仑兹力初探学案
2017届中考物理第一轮滚动复习测试题3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学案
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学案
研究平抛运动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学案
2017届中考物理第一轮滚动复习测试题27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学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