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丁大钊,核物理学家,1935年1月12日生于江苏苏州。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1月14日逝世。
曾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科技顾问。1959年参与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提出并发展了一种确定径迹气泡密度、进而鉴别粒子的方法,为鉴定与分析反西格马负超子事例解决了关键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负责轻核反应实验小组,为完成氢弹研制所需部分基础数据的测量准备了条件。70年代中期及以后负责开辟快中子核反应g谱学分支学科,并领导热中子辐射俘获与原子核巨共振研究。
80年代负责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实验室的实验区建设,建成适于进行精细核反应谱学与核结构研究的实验室。1990年至1995年兼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副主任,负责同步辐射应用并参与高性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设。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上海光源建设的最早建议人之一。1999年负责开展的“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的物理和技术基础”项目被列入国家“973”计划项目,并担任该项目首席科学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用音叉演示声音传播方案三
一把钢尺探究声音的世界
失分大盘点──无处不在的声
声音的共鸣
《声现象》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用鼓、锣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用录音机演示噪音
声音可否看的见?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用录音机播放乐音
乐音和噪声
用音叉演示声音传播方案四
《声现象》学习指导
用发音盘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用抽气盘演示声音传播方案二
用废钢锯条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用音叉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方案二
用发音盘演示噪音
声速的测定
用简易方法演示音调和频率关系方案三
音调和响度
空气柱的振动
八年级物理学习过程反馈(声现象)
用细绳演示声音的传播
收音机的简单实验
制作简易扬声器
声音的反射
用电动式纸盆扬声器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用音叉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方案一
用乐器演奏乐音方案二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