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发现现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太紧密,阻碍着学生自主、投入地学习。究其原因,一是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与学生的实践运用有距离。二是学生对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问题意识较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探究内容。三是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环境中的物理现象的意识、能力较为薄弱,习惯于老师给以答案。
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应该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呢?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生活化情境的要素
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动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在创设生活化情境中注重“趣”、“异”、 “疑”。趣: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富有趣味,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异: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与学生原有认识的事物表面现象产生差异。疑: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思维中出现疑问。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原则
1、生活性: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因而学生具有探究的能动性。
2、探索性: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应当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能启发学生思维,它要求学生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3、适切性:设置的情境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要与学生的知识范围、能力标准、认知程度相一致,即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开放性:创设的生活化情境既要学生课前进行探究活动又要有课后延伸的余地。
5、生成性: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中,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由于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可能会产生出更有趣、更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原有的部署,使创设的情境沿着学生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法
1、阶梯法:在学生已有知识难以理解有关问题时,将问题化整为零,层层深入设置一系列问题的教育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指向性。如讲速度概念时,首先,让学生比较生活中看到的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的运动快慢,然后,让学生分析运动会上100米比赛,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最后,让学生用比值法得出速度的定义。
2、重组法:将原来几个单独的情境进行组合,使呈现的情境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演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实验中,重组这样一个情境,在原来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然后用酒精灯对试管的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水已沸腾了,下部水中的小鱼却安然无恙。现象出乎于学生的意料之外,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3、虚拟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围绕虚拟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究。如在解释惯性现象时,播放模拟车祸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讨论探究,加深对惯性的理解。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实践
1、利用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使学生有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原动力。
例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大家知道菜场上小贩用的杆秤,他们通过一些手段来达到短斤缺量赚起黑心钱的目的,如果是你被宰了,你是否知道呢?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议论纷纷,但就是不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在接下来的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研究中,学生探究情绪高涨,在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后,还主动分析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见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中,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热传递时,让学生看这样一个实验,用火轻而易举地烧掉一张纸条,把同样的纸条紧缠绕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条安然无恙,学生目瞪口呆。创设这些情境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3、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创设生活化情境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不断遭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的冲动。
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用分别带有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孔的三张白纸发给学生,并提问:太阳光线射过这些小孔在地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光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这样回答,跟几何图形一样。然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观察光斑的形状,结果光斑都是圆形的(也可以在日光灯下观察,结果是细长的光斑)。现象与学生的想象出现了差异,从而造成了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自始至终带着这个问题主动的学习。
4、利用学生的实验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释,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
例如在讲比热容的概念时,首先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烧开水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水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讨论很快就能得出:在同样的燃气灶下加热半壶水比一壶水先烧开(沸腾),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请同学们设计一下研究方案,并加以实验验证,分析归纳一下有什么样的结论。诸如此类,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如密度、压强、欧姆定律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结论,使学生既掌握了物理概念或规律,又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索的精髓,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并且能动态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特别是动画,结合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电流时,由于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在已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现在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十分直观的演示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画面,这样把微观粒子夸张,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诸如此类如电流的磁场、磁场的分布情况、光学中的光路图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清楚地再现生活中的情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学反思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之课堂氛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声现象》复习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学反思二
二期课改中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运用表象性语言 实施智慧物理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反思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做功的快慢》教学反思二
2016年初二物理下册期末综合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学反思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惯性》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教学反思一
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反思一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学反思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反思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和运动》教学反思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压强》教学反思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