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1901~1958)美国物理学家。1901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南部的坎顿。1922年毕业于南达科他大学,后来继续在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深造。1925年在耶鲁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又获南达科他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25~1927年在耶鲁大学工作。1928年起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1930年起任教授。1936年起任辐射实验室(现名劳伦斯辐射实验室)主任。
劳伦斯一生从事加速器技术、核物理及其在生物学和医学上应用方面的研究。192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G.Gamow)提出,可以用质子代替α粒子作为轰击物来实现人工核反应。由氢原子电离而得到的质子能量很小,需要通过电场或磁场进行加速,以保证作为“炮弹”的质子获得足够高的能量。于是,各种类型的粒子加速器逐步发展起来。1929年劳伦斯提出磁共振加速器(即回旋加速器)的构造原理,即利用一个均匀磁场,使加速粒子沿螺旋形路径运动。在运动平面内,粒子将越过一个加速间隙,间隙里有一外加射频电场,其变化频率与离子旋转频率同相,以保证粒子每一次通过加速区时都能得到加速。1932年,劳伦斯和他的学生埃德尔森(N.E.Edlefson)和利文斯顿(M.S.Livingston)建成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直径只有27厘米,可以拿在手中,能量可达1MeV)并开始运行。后来,在劳伦斯的领导下,在美国建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回旋加速器。40年代初,这类加速器的能量达到40MeV,远远超过了天然放射源的能量。可以用于加速质子、α粒子和氖核,由此发现了许多新的核反应,产生了几百种稳定的和放射性的同位素。回旋加速器对核裂变及核力的研究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劳伦斯由于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以及借此取得的成果而于193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几个技巧
高中物理解题关键之审题
高中物理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
中学物理教育与素质教育
任务型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
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初中物理教学为例谈问题教学的方式
物理教学中教材目录的运用研讨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考
探究高中物理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诗词在中学物理教学的意义研究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初探
生活化教学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发
论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
谈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物理学魅力与中学物理教学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的方式创新
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教育的途径
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论如何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多媒体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综述
惯性力学与整体科学体系论文
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综述
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
高中物理教学对学员审美的培训
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谈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能
谈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引用和价值
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