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强调注重结论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认为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智力,形成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倡导物理课程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只注重教学结论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是能体现这一教学思想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我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却碰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学生不能积极的提出探究问题,对提出的问题不能进行合理的猜想等等,很是让我伤脑筋。再者我们学校是一所高山的山区学校,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经验缺乏,信息来源不广,接触新生事物不多,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我想我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吗?
今天是星期三,第二节课是三(3)班的物理,我将给同学们上《其它简单的机械》,按事先设计的要求这节课是一个充分让学生探究的课。但是想到前几次实验时,同学们只是乐于做实验,不注意观察,分析问题。提出的问题,总是很少有人回答,经常使教学冷场,弄得我有时独唱而草草收场。所以,我为这节课能不能成功的完成而担心起来。
片断一:上课铃响了,我就这样带着种种疑问和担心走进了教室,进了教室言归正转。按教学设计,我首先让学生观察不懂定滑轮作用而使用定滑轮造成笑话的科学漫画,再用多媒体展示升国旗、吊机吊起巨大集装箱等有关滑轮在生活、生产中使用的场景,以便构建思维情境平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播放完毕后,同学们兴趣高昂,纷纷议论起来。见到这种场面,我心理暗暗高兴,心想这次向大家提问一定不会冷场吧。于是在我介绍完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后就问:“同学们说说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呢?”问题一出,同学们踊跃举手,有的同学说滑轮能方便我们的生活;有的说定滑轮不省力,大家都纷纷发言。这时习元芳同学在下边说:“老师我想说说。”。他可是从来就不回答问题的,一直调皮捣蛋,经常搞恶作剧,还是不让他回答吧,免得闹出笑话来而扰乱课堂。正当我准备叫其他同学时他竟站起来,眼睛里充满了自信,看见他那双渴求的眼神我想就让他说说,于是我就让他回答。他说:“我认为滑轮能省力,因为在我们家乡,把大理石上到车上时,工人们都要用滑轮,所以我认为滑轮能省力。”听完习元芳同学的回答,我很惊讶,他竟能回答的如此的好。我情不自禁的说:“你回答得很好,希望你以后也能这样。”听了我的评价,他害羞的笑了。我想这是一种成功的喜悦吧。看着习元芳同学的胜利喜悦,我骤然从心底感到有一种成就。
片断二:接下来,我让学生每三人一组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室里一下了又热闹起来,有的小组独自一人做,其他的同学看着;有的小组人人都动手做,相互协作完成。很快唐哲带领的小组做完了,要向我报告探究结果。由于大多数小组没有做完,我想还是等其他小组做差不多后再一起交流,可等了大约十分钟竟然还三组同学有做完。这下可着急了,再等下去我可就完不成今天的教学任务了。这可怎么办?如果让他们停下来,能够完成任务,但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得出的结论不能让他们信服。看他们做实验的那股劲我又怎么忍心让他们停下来,想到这里我就让他们继续做下去了,其间只是去指导了一些。到了交流的时候个个小组都想发言,有的说定滑轮不省力,但它能改变对物体施力的方向,举例说升国旗时,要把国旗升到杆顶,不需要人爬上杆顶,只要在杆顶安上定滑轮,人站在地上向下拉绳子,红旗就能升到杆顶。有的说动滑轮好,它能省力。这时班上学习最差的游涛说:我发现动滑轮能省力,但是要把绳子拉很长,物体才能上升较上的高度,也就是拉力移动的距离要比物体上升的高度长一些。大家听了都鼓起掌来,有的同学自言自语说:“是这样的,我怎么没有注意呢。”,我听了有点不相信他能探究出这样的特点,我高兴地说:“你观察很仔细,回答的很好。”接着我问通过探究实验大家还有什么收获吗?小明说:“我们的实验没有做成功,做的慢是我们没有很好的配合,没有相互协作的结果,唐哲他们小组能相互合作,这样实验做得又快、又好,我们以后要向他们学习。”一听小明的回答,刘娥说:“我们小组也是这样,没有相互协作,只是看小组长做,我们也没有帮忙,这样是不对。”一听同学们的回答我心想这不正是新课程的要求吗,看着台下的孩子们我欣慰的笑了。
课后我对这节课做了认真的分析,心得如下:
交流的时机把握。第一是在有交流的气氛时,在片断一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了思维,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后,在思想活跃并急于发言时,让学生交流。第二是在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时。在片断二中,让学生充分探究之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有了交流的内容时,引导学生交流。
交流的方式。交流的方式多样化。一、小组内交流,如在片断二中有的小组相互协作、边实验边讨论。二、小组间的交流,如遇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在小组之间交流来解决问题。三、师生间的交流,在片断二中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时、提示时的交流。四、班级的交流,在片断一中猜想滑轮的作用时,在片断二中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时在全班的交流。
交流的内容。一、探究中的问题,如片断一中提出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就是探究中要交流的内容;如片断二中学生实验遇到困难时,需要在小组内、小组间、师生间,班级上通过交流来解决的问题。二、探究后的结论,在片断二中做完实验后通过分析得出的滑轮的特点就是交流的内容。三、在探究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在片断二中实验做得快、好的经验和方法与实验做的慢、不成功的不足之处。
影响交流效果的因素。一、交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时机的把握。在片断二中,当唐哲小组做完实验后,并没有让他们立即交流,而是等其他小组做完后再交流,这样才能使全班都参与交流,效果也才会更好。二、还取决于教师是否有耐心听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如在片断一中能耐心听习元芳的想法等。三、取决于交流的时间是否充足有关。只有充足的时间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更充分陈述自己的意见。四、取决于教师的合理引导。片断二中在交流完滑轮的特点后,问:探究实验大家还有什么收获,比如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一问题引导了交流的方向。
所得启示:科学探究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它贯穿于探究活动全过程。探究式教学始终都需要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合作,只有充分通过交流,才能使学生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更迅速地设计出更好的实验方案,更快地发现规律。教师要通过创设合适的交流平台,使学生敢于和善于交流,充分表达个人意见,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才能使学生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懂得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观点。通过交流可以使学生勇于承认、放弃、和修改自己探究方案中的错误,认真体会别人意见中的道理,发现别人意见中合理的因素,并吸取,从而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学生也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现探究中的不足,克服片面性,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存在的问题:一、由于交流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会不会因为交流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使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呢?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二、如何检测和评价两节课完成的任务和三节课完成的任务在教学效果方面的效益?
二力平衡练习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练习
物质的物理属性单元测验
汽化和液化练习
温度的测量练习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检测题
压强练习
电流和电路练习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练习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
液体内部的压强练习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卷
乐音与噪声练习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练习
初二物理单元练习
物质的状态练习
升华和凝华练习
大气压强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题
上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物质的物理属性单元测验题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练习
初二年级物理学科竞赛试题
第八章压强单元测试沪科版
第六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练习
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练习
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竞赛辅导训练题及答案
密度和力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