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课堂实验-查字典物理网
查字典物理网> 物理实验> 课堂实验>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查字典物理网 2013-05-08

一、创新能力的阐述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赖于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实现21世纪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新世纪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我国的高考,都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物理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其中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人们在按照创新能力来衡量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创新能力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创新教育的涵义

狭义的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字;而广义上的创新则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简单地说,创新教育就是创造性人才的教育。

创新教育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方面的内容。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甚至是冒险的精神。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与创造性的组织、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这是创新的核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塑造创新人格。创新人格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顽强的意志。还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往往显示出首创性,感觉敏锐,洞察力强,能独立判断,能接纳新事物,这是坚持创新、作出成果的根本保障。要塑造创新人格,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科学方法。

中学阶段的实验,一般来讲有三个方面:(1)实验归纳法,它是指通过实验事实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认识方法,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等。(2)实验验证方法,它是指科学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经过推理,提出假设和预见,然后再通过实验来证实的方法,如电磁场理论。(3)理想实验的方法,它是指以真实的实验为基础,但又高于真实实验,它能更深刻地反应现象的本质,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也是人类认识的高度发展的体现,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将终身受益,这些科学方法有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在科学的高峰是不断攀登。

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中突出探索性方法的培养。以前的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激发。物理教学常用的演示实验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探索训练。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1)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同时也培养了探索精神。(2)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1/R=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二)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设计有悬念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习兴趣也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探索真理的情绪意向。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想象和创造性行为的前提,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好动、好奇、好胜”是他们的天性。而物理实验形象生动,容易做成,而且富有动手操作和探索因素,非常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吸收信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所以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相互作用,就能激发学生心理活动的潜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克服物理难学的心理。学生对物理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思考,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对实验无兴趣,就会出现对实验不感兴趣,不愿动手、假参与等现象,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做好物理实验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课本上的实验,而应该精心设计实验的方法,使实验产生最佳效果。而产生最佳效果就应该在实验中出新出奇上下功夫。为此,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悬念的实验,这将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例如,在“测凸透镜焦距”实验中,在基本完成规定的实验要求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透镜被遮挡一部分,其成像有何变化呢?让学生不要急于动手,而是先进行推测或猜想:“不成像”、“只有一部分”、“不变化”等等,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这时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加以验证,发现成像情况不变,只是像的亮度变暗。教师可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依据。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推测和猜想,在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习兴趣作为内在的力量促使人致力于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对象,了解对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的东西,创新的意识也就出现了。

(三)采用多种方法,活跃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创新欲

(1)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关键在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反之,如果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要想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彻底抛弃师德尊严,教师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等传统观念。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学会用微笑、幽默性、鼓励的语言,亲近的行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及时传递对学生的信任、期望、赞许等信息。使师生间建立一种信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消除神秘感、恐惧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观点,敢于和同学、老师争论。其次要变传统的灌输式的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老师讲的非常仔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反复强调,学生背得昏天暗地,可考试时实验还是丢分最多的。那么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例如,楞次定律的教学安排有一节课,还有一节是验证性实验,我们现在可以把两节课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组织成一节探究性学习课,把仪器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出楞次定律,并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讨论原因,亲身体会创新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从而提高想创新、敢创新的自信心,就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2)科学作风的培养。实验本身是严谨的,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尊重事实,忠于数据,明白那种凑实验结果,弄虚作假的作风是不容许的,要宽容的对待学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错误,鼓励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

(3)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积极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的思维以较大的活动范围。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和选择实验方案;自己正确地选择仪器等,而不是机械的重复课本上的实验。在实验中,允许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这样需要学生在各种因素只进行取舍,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使学生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的情况下善于应变的精神。让学生在实践只去探索,去思考,取得的效果就比老师讲半天强得多,也深刻得多。

(4)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能力,在培养观察能力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重点观察,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仔细的观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分步观察和角度观察。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2.实验操作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基本仪器,独立完成实验,排除实验中出现的故障等。3.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要求学生有能力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得出结论。

(四)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把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除了正常的演示与分组实验外,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把科学定义为“具有探究意义的经历”。可见,实践操作在学生认识知识与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如《摩擦力》一课,为学生准备了小车,磁块、圆棍、抹布、测力计等材料,让学生设计减少摩擦力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用测力计拉动没有车厢的车轮,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时摩擦力最小。这一实验,学生综合运用了正压力、摩擦方式、摩擦系数等知识,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是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中总结出来的。又如,研究声音的高低与车轮转速之间的关系时,学生不仅发现声音的高低与车轮转速快慢有关,还与纸片厚薄,纸片插入车轮的多少等有关系。转速快,纸片厚,插入少,声音高,发现了音调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还发现了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就没有这么多的发现。此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组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创新。

(五)在第二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科教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能迅速将各种即时信息传递给学生。这些最新的科技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例如:日本的科技博览会中最现代化的机器人,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成功,使学生大开眼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有意义的科幻片等。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此外,第二课堂还不受现行教学计划和大纲的限制。时间和空间都机动灵活、内容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开设了小制作、小发明、实验改进、专题讲座等等的活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宽知识视野。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看到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特别是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失败了再改进,再失败再改进,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当然,学生的课外实验(包括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

(六)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探索研究

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一点,你就领先一步,你领先一步,就可能领先一个时代。学习不是一帆风顺,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在课外,鼓励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撰写科技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兴趣特长,让学生对同一问题,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去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最富有激情和创造精神的。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最主要方法,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实验教学的潜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他们聪明才智的舞台,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物理视频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李美玉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冯昌勇

60节课学完初三物理+中考物理复习(全)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李青

2019江苏淮安中考物理前五道选择题 开篇的几道选择题一般为送分题,难度不大,切莫丢分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何广志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黄兵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视频实录-李宁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谢丽霞)

江苏淮安中考物理第20题 用实验的方法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与"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的文章

热门物理实验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物理教案
物理课件
物理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