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的一个中心环节是探究,而探究发端于问题。在探究实验的提出问题环节中,不少教师们教学时,由于学生的提问能力欠佳,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要探究的问题差距很大,而造成在教学中出现很多失误,很多教师忽略对此环节的教学,而是由教师包办。同时,在评估环节中,学生不知如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内容,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对学生“学怎样问”的问题不重视或缺指导和训练,就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成为应付考试的呆板机器。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要问──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教学”的关键不再是教师如何问,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或在某种教学情景的触动中,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⑴要创设问题情景:由于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心欲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起学生提问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到达一定的高度,然后在恰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经常使用“这里是不是还有问题”“谁还能提出别的问题”“有什么疑问”等诱导性语言。
⑵要提供民主氛围:由于学生害怕自己提的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被教师批评;或是自己提的问题不是问题被同学笑话;或是自己提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较不起自己,从而不敢提出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并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们敢于提问,勇攀科学高峰的故事。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提问的重要性,让学生打消顾虑,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⑶要科学的评价:要想让学生养成提问意识,关键是呵护提问的火花,尊重每一个提高。并进行课堂适时评价,特别是肯定评价,是激发学生提问的重要手段,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学生会分外珍惜独立思考的成果,增加信心,激发提出问题的热情和乐趣。
二、会问──培养问题能力
能够提出问题则表示学习有了目的,有了认知的需求,说明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是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良好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坚持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应该先易后难,先教师示范提问后,让学生提问;先设情景后引发提问;先提问后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⑵鼓励丰富多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问题情景,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明确的问题,甚至是“异想天开”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丰富多彩的提问。比如在学习了“重力”,安排学生阅读了课后的“科学窗”,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一定相等吗?离开地球物体有重力吗?
⑶引导体现价值: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讨论解答,得出答案后,教师要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谈体会,从而体现问题的价值,激发学生提出更具价值的问题的意识,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善问──培养提问技巧
培养学生提问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善不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问,教学生怎样问,在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应该鼓励学生不要囿于现在答案,而要多方位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哪怕学生的问题稀奇古怪,不着边际,也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应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组织学生钻研教材: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书本中发现问题,并能提出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最简单的入手。此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一般思维方法: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异常中发现问题、改变命题提问、假定条件,探求结果;通过类比、对比找规律、找异同;透过现象分析原因等,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从信息中找出需解决的问题,从而为提问提供了素材。
(2)为学生提供有问可提的机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故意设置障碍、留出疑问、露出破绽作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有问题可提的机遇。通过一系列悉心引导,学生会养成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
(3)注重在发生矛盾冲突时提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发现生活中的习惯与知识间的冲突、知识与知识间的冲突,从而对自己的疑惑之处进行思考,都要问个为什么,促使学生养成什么事都要知其所以然的好习惯。
总之,在“问题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要从“提问者”向“被提问者”转变,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发现问题的主体、提出问题的主体、解决问题的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自力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地平线离我们有多远
夸克之内 别有洞天
晶闸管的选用经验
走进生活,了解电冰箱
怎样将表中的水 "蒸"出来
宇宙膨胀的速度
爱因斯坦,你又赢了
闪电为什么总是弯弯曲曲
“荣华往往诱人,但荣华转瞬即逝”
雨衣上的学问
彩色电视机消磁法
音箱中的物理学知识
杂技演员为什么能用牙齿挂着一个人?
地球中心为什么很热?
阿基米德撬地球
日环食
神奇纳米药水造出超级防弹衣
海水为什幺是蓝色的
“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时光倒流之谜
大磁铁为什么吸不起热钢锭?
直接带隙半导体
响尾蛇导弹
触电的急救知识小小结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人是被电人是被“电”吸住了吗
“普罗米修斯”计划
龙嘴吐珠报吉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