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查字典物理网资料整理
军镜用于观察战场、研究地形地物和侦察目标;还可用右目镜中的密位分划进行简易测量。
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一般分三等:中倍率(6-10倍)、大倍率(10-20倍)和变倍率(德式20-40倍,国产25-40倍)。军用望远镜过去以6倍、8倍居多,现在7倍的军用望远镜颇为流行(理由为人的目视距离约7km)。除美国、德国之外,俄罗斯、中国相继研制了7倍军用望远镜并装备部队。望远镜并非放大倍率越大越好,如果倍率超过10倍,通常应安装在三脚架上使用,如果仅用胳膊支撑使用,手的颤抖对观察的影响就很严重,观察效果就会变差。另外在评价选用望远镜时,还应考虑几何光力的大小。一般地,小光力望远镜(出瞳直径为2-3mm),适于良好照明条件下使用;中光力(出瞳直径为3-4mm)适于一般照明条件下使用,如我军62式8倍观察红外望远镜(出瞳直径为3.7mm);高光力(出瞳直径为4-6mm)不仅适合白天使用,而且适合于黎明及黄昏低照度条件下使用,如我军新式的Y/GG95-7型望远镜(出瞳直径为5.71mm)。
使用望远镜,首先要装定视度。手持望远镜向千米以外的远目标观察。分别对左、右眼进行装定,转动目镜视度转螺直至清晰为止,记住视度的分划数。继而装定目距。双眼通过望远镜进行观察,并扳动望远镜筒,使两个视场汇合成圆形,这时目距的分划数就是观察者的目距。第一次使用望远镜后,应记住自己的视度和目距,再将使用时就可以直接装定,使用望远镜观察时应双手持握,两肘夹紧紧*胸前,这种姿势比较稳固,如果有工事或其他依托物,肘部应尽量支撑,特别是使用大倍率望远镜。在雪雾天气或强烈日光下使用望远镜,可戴上滤光镜,使观察较为清晰。
军用望远镜中的密位分划可利用“上间隔,下1000,密位、距离摆两边,要想求得那个数,对角相乘除邻边”的公式,即可测方向角、高低夹角和目标距离。这在“军事地形学”中有专门讲述,是每个军官或侦察兵的必修课程。
渊源与发展
流入我国的第一具望远镜是明天启6年(1626年)由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携带入京的。汤若望和李祖白两人共同翻译了《远镜说》一书,把西方望远镜的制作方法介绍到中国。崇祯2年(1629年),大学士徐光启奏请装配3具望远镜来测天象,由汤若望监制的望远镜崇祯皇帝还去看过。中国民间较早独立制造望远镜,见诸记载的是明末苏州人孙云球。据康熙《吴县志》载,登上虎丘用孙云球自制的“千里镜”试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峻赠苍翠万,象毕见。”中国最早将望远镜用于军事的则是明末苏州人薄珏,“崇祯中,流寇犯安庆,巡抚张国维令珏造铜炮,设千里镜视敌远近,所当者辄糜烂。”薄珏创造性地把望远镜放置在自制的火炮上提高了射击精度。
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外国的望远镜逐渐进入中国。如清康乾时期的宫庭画师郎世宁所绘香妃戎装像上,顶盔贯甲的香妃就令人瞩目地握着一具单筒望远镜。从1859年英国人俄李范所著《跟随额尔金勋爵出使中国日本亲历记》一书的插图可知,当时入侵广州的英法联军所使用的是单筒伽利略式望远镜(见彩图,法国16型10倍望远镜)。
1937年5月,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军用光学器材厂筹务处按照荷兰的图纸资料,在3个月的时间内仿造出荷 兰式3倍直筒望远镜样品。同年,柏林大学公费留学生龚祖同奉命到德国亨索尔茨厂实习,在威德特教授的指导下,与金广路一起设计了6×30(即放大倍率6倍,物镜直径30mm)双筒军用望远镜。1939年1月,昆明22兵工厂(后与51兵工厂合并改为53兵工厂)开始试制双筒望远镜。3个月后,试装出中国第一具双筒军用望远镜,从1939年至1949年,共生产了2万余具。这种望远镜曾以当时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号“敬之”命名,后改称“中正式”。这种望远镜左右目镜均可按需要调焦,右目镜中有密位分划,用于测量,镜体上饰硫化皮制的防热层,花纹大面凸现,外观粗犷。“中正式”及“军政部造”的椭圆形标记用极细的金属丝嵌入镜体端面.
在抗日战争前,国民党军队不仅战术思想师法德国,连武器装备也是由德国进口或仿德国制造。望远镜也不例外,从德国引进较多的是著名的“蔡司”望远镜。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军主力部队曾批量装备由美国提供的威斯汀豪森公司生产的M3型6×30和M16型7×50军用望远镜(见彩图)。这两种望远镜在二距时曾大量装备盟国部队。值得一提的是,战后日本自卫队和台湾军队亦仿制美国望远镜装备部队,美式望远镜不同于欧式望远镜,只能从后面(目镜)方向打开,这种结构牢*且密封性能好,但制造复杂,成本高。
无论是国民党军的“中正式”还是不同时期进口的德国、美国以及英国和加拿大的军秀望远镜,都曾被我人民解放军大量缴获,成了为我所用的战利品。例如,红军有中央苏区反“围剿”中缴获的一具德国8倍“蔡司”,抗日战争时,一直为周恩来所使用 ;彭德怀元帅指挥西北解放战争时,一直使用的是一具德国6倍“蔡司”.解放战争中我东北野战军缴区美式望远镜较多,如罗荣醒元帅使用的是M3型6倍望远镜;指挥塔山阻击战闻名的胡奇才中将使用的是M167倍望远镜,抗日战争中,我军缴获侵华日军6倍军用望远镜多种,其中标明“富士”的日本望远镜,其实是德国“蔡司”的翻版,我八路军——五题首战平型关即缴获日军根据板垣师团第21旅团装备的此种望远镜。日军还有专供炮兵使用的所谓“炮二型”6倍望远镜,以及TOKO8倍、10倍望远镜。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望远镜多是引进苏联、捷克和民主德国的,如50年代进口苏联的Б-6(6×30)和Б-8(8×30)望远镜(见彩图),捷克的ХЪК6×30、30ХЪК8×30望远镜,以及民主德国耶拿(JENA)制造的“蔡司”6×30、8×30(见彩图)及7×50、10×50、15×50几种望远镜,50年代,中国进口的军用望远镜,无论是光学系统还是外观,德国“蔡司”最好,苏联次之。捷克的ХЪК望远镜外观较粗糙,镜体没有采用硫化胶皮的防热层,而仅涂以黑漆。
60年代初,我国的望远镜也同其他武器装备一样,走自行设计生产的道路,我国自行生产了62式15×50望远镜 。这3种国产军用望远镜与众不同的是棱室前护盖上装有固定的干燥器,特别是62式8倍观察望远镜的左物镜后焦面装有一个感光屏,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红外光源的影像即可观察到敌方使用红外夜视器材的情况。近年来我国采用先进技术,又为部队设计生产了GG88-212型12倍及Y/GG95-7型7倍望远镜。这两种望远镜除密封性能好、光力强之外,还在测量分划中增加了视距曲线,可迅速读出目标的概略距离。
人教版物理八下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PPT课件7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flash课件3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六章《电压 电阻》PPT课件7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欧姆定律》flash课件1
人教版物理八下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8
人教版物理八下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5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flash课件12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17
人教版物理八下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PPT课件3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16
人教版物理八下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PPT课件4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flash课件5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六章《电压 电阻》PPT课件6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18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欧姆定律》PPT课件3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14
人教版物理八下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FLASH课件2
人教版物理八下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FLASH课件4
人教版物理八下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FLASH课件10
人教版物理八下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课件23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flash课件1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flash课件6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flash课件10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欧姆定律》PPT课件4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21
人教版物理八下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课件包(2文件)
人教版物理八下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13
人教版物理八下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9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欧姆定律》PPT课件2
人教版物理八下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6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