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评课标准_教学参考-查字典物理网
查字典物理网> 物理教研> 教学参考> 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评课标准

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评课标准

查字典物理网 2016-11-02

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评课标准主要引用西南师范大学吴海荣、朱德全的研究成果来说明。

(一)标准1:教学应面对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学习对象意识

1.教学应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对学生学习的帮助针对性要强,对于学有余力并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应指导他们在课后继续学习,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物理才能。

2.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学习物理的过程,也就是认识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应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方法一般可以抽象为3个基本的教学模式:以言语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自学辅导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它是针对每一课堂而言具体而特殊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上进行教学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物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迁移,能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重视演绎推理的运用以及横向知识的联系,最后,还要加强训练,只有不断地练习,学生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形、往复递进的、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固着点,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二)标准2:创造和维护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的问题情基境意识

1.创设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有效学习的问题

物理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学会解决一个个物理问题的过程,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性的情境,常常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主要有:让学生面临要加以理论解释的事实;引导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时产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亦即让他们遇到有关于这些事实的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提出假想,概述问题并对结论加以检验;激发学生比较和对照事实、现象、行为,由此引起问题情境等等。

2.物理教学应与学生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及社会相结合

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自然现象紧密联系。物理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探索隐藏在物理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如:观察水中气泡上升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观察船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思考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养成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实践活动。

3.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

由于物理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多种资源都可以作为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试验室,以及校外的工厂、农村、科研所、科技馆、电视节目等。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地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科书等文字教学资源,同时辅助以音像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通过录像观察风力发电、火箭发射等学生日常生活难以见到、又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实况。另外通过快、慢录放等展示物体细节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应用实验室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合作精神。利用工厂、展览会等社会资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STS(科学·技术·社会)观念,从不同渠道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

(三)标准3:促成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技能及情感和价值观的养成的目标意识

1.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推导、论证相关物理概念、原理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实验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现象或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感性认识,检验理论观点,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与此同时,训练实验操作技能并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应课内外并重。既要注重课内的分组实验教学,同时也应要求学生在课外使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拉近生活与物理的距离。

2.在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基础上组织课程以辅导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们明确规定了学生学习物理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应养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前应反复学习,深入研究。掌握其精神实质并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的指导学生的环节中去。对教学过程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使教学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

3.注意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体现STS精神

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科学的自然观的同时,也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帮助他们通过具体事例认识物理学与社会文明进程的联系。例如:在学习能源一节时,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学习声音,可让学生思考噪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结合电学的教学,组织学生讨论我国的水力资源的分布情况,确立节约用电的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结合。

4.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通过物理课程的教学,应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思维的培养。中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以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为主体,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掌握都是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而实现的,所以思维能力在学生学习物理时显得尤其重要。人的思维发展由具体的感知开始,中学生处于由经验型的形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转化的发展阶段,正是人的一生中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学习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在观察和实验中,思维始终是积极参与的;然后通过对观察和实验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活动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最后,通过应用和实践,完成知识的内化,思维和智力技能伴随着学习过程的始终。中学物理教学应适应并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也决定了物理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始,充分利用观察和实验,展现物理图景,重视表象的作用,发挥具体形象材料的功能。当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后要创造条件,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同时,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应注意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思维的独创性,发展思维的批评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四)标准4:培养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的学习经验探究意识

1.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相信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应帮助学生增加对环境和对自身的理解,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体验,避免用惩罚、强迫和种种要求或约束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应通过订阅多种科学杂志,组织课外物理兴趣小组、参观、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表达、应用以及其它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这些优良思维品质正是科学素养中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科学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的冲突,从而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教师应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学会科学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制定长期、整体性的学习计划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足够的知识,教师的教学必须具有计划性,在教学活动开始以前,教师就应制订相应的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学习中去,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学习计划从整体上是长期的,同时它又分成一个个小的、近期的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一系列目标,以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物理学科知识的组织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结构,教师在每一次上课时都应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教学找到固着点和桥梁。教学结束时,应留置悬念,以求课内教学的扩展,为下一次新知识的教学作好铺垫。

(五)标准5:评估学生的学习裁判意识

1.使用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多方式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灵活,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由于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同时也需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不应只采用单一的笔试,可结合“课堂日记”和“现场笔记”等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情况。同时也可采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形式,应放弃单一的给学生打“综合分”这种评价形式。教师、家长和其他同学都应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在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评估计划,养成自我评估的习惯。在学完一个学期、一个单元或做完一个实验后,使学生能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把自己与其他同学比较,让学生养成自己监测自己学习的习惯。

2.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物理学的实践性较强,与自然、社会密不可分。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对描述性知识检测上,在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和交流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都应成为考评的重点。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物理实验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述对某一个物理现象的观察并试着提出自己的假设。

3.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的了解来评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用这些记录与以前的记录相比较并把结果适当地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把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物理视频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邢台市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王吉昌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余传谋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王伟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孙浩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4.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学视频实录-潜江市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张延顺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李云清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赵娜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王盼盼

与"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评课标准"相关的文章

热门物理教研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物理教案
物理课件
物理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