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之父——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钱伟长的故事_物理学家-查字典物理网
查字典物理网> 物理广角> 物理学家> 力学之父——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钱伟长的故事

力学之父——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钱伟长的故事

查字典物理网 2016-08-24

钱伟长,江苏无锡人。周恩来曾把他和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被誉为"力学之父"。钱伟长64岁时涉足计算机,1985年提出了宏观字形编码(俗称钱码)输入法,对电脑中文输入的开发有重大贡献。

1943-1946年钱伟长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进行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社主任,力学研究所成立之后兼任副所长。在1953年,他参加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人民代表,又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科学院的学术秘书。1983年1月12日调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一、清贫出身

钱伟长16岁那年父亲病逝,他回忆以前在乡村的生活说:"我幼年就深知生活贫困的艰辛,在进大学之前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小时穿旧了并经过母亲改裁以后的旧衣,腰部都是折叠着缝起来的。随着年龄逐渐放长,时间长了别处都褪了色,腰部就像围了一条深色的腰带。布鞋布袜都要补了又补,有的补到五六层之多,穿起来很不舒服,夏天干脆赤脚。为了糊口生活,争着帮助祖母、母亲和婶母采桑养蚕、挑花刺绣、拾田螺、捞螺蛳、捉田鸡、挑金花菜、马兰头、荠菜等田岸边上的各种野菜,放鸭子、摸小鱼小虾、湖边挑灯捉蟹、泥中拾蚌等各种能添补家用或助餐的活计。"

二、清华唯一身高低于标杆刻度新生

"幼年由于生活贫困,农村中卫生条件又很差,曾患过肠胃寄生虫病,疟疾、痢疾、肺病、伤寒等多种疾病。在缺乏医药的条件下,我终究还是活了下来,不过留下了一个发育不良的瘦弱体格。当我19岁进入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是全班最矮的一个,是清华大学多少年来唯一的一位测量身高标杆刻度以下的新生。"

就是因为他童年生活的困苦,养成了坚忍不拔,同情农民,敢为群黎疾苦吹与鼓的精神。

三、马约翰改变他的体质

钱伟长由于年幼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身体衰弱,进入清华,他是全校最矮小的,连篮球都丢不到篮球框。在一年级时,他被同学拉去凑数参加一年一度的年级越野比赛。平时既无训练,也不知道越野赛有多远。钱伟长第一次在体育竞赛场上亮相,只能忍受困苦,尽力往前跑,坚持到底,得到了不算太差的成绩。马约翰看中了他那像骡子似的蛮劲儿,选他入大学的越野代表队。以后,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锻炼时间,风雨无阻亲自指导他运动。

钱伟长到了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受了马约翰教授的影响喜欢运动,变成个运动员。他后来居然能跑能跳,400米中栏能跑57-58秒,万米能跑35-36分左右。在田径队,他曾和张光世、张龄佳、方纲等参加过北京五大学运动会和全国运动会;在越野队,他和张光世、罗庆隆、孙以玮、刘庆林被称为清华五虎将。他原先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病弱体格,在清华6年期间(本科4年和研究院2年)大大改善,毕业时身高1.65米。他的体育训练的习惯一直维持到40岁左右,到了60岁时,在教研组内跑万米还是跑在前面。

他曾说:"缅怀往事,在清华大学体育馆前大操场上,马约翰教授声音洪亮地向我们呼唤着:Boys of victory!这情景已隔半个多世纪,犹宛然如昨蕴藏在我心中。马约翰老师不仅使我得到身体健康和体力精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使我得到耐力冲刺、夺取胜利的意志的锻炼。这对我一生在工作上能闯过不幸的困苦年代,能承受压力克服种种艰辛,而不失争取胜利的信心的斗志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四、钱伟长的中学教育

钱伟长没有小学和初中的文凭。钱伟长的爸爸是教师,可是他却没有钱上学,爸爸或叔父在哪个小学里上课,就偷偷挤进去听课。如果父亲换学校,他也跟着换学校,所以常三天两头换学校,没有很好的念书。在进入苏州中学以前11年小学和初中,由于军阀战乱连连,经常停学逃难,或失学在家,真正上学的时间不到5年。国文和历史课更是家庭自学,看《史记》,读二十四史。他数学是一塌糊涂的,没有学过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只学一学期,立体几何和三角从来没学过,解析几何、大代数也更是莫名其妙。由于没有上过初中,他不知道物理,外语也没学过。

五、念文科的材料

钱伟长考了五个大学,他的历史和语文不是100就是99分,可是其他的都是20分、30分。他考清华大学,语文考100分,做了一首词,朱自清和闻一多看中他,认为他会念语文系;而历史系的陈寅恪出了一套题目是二十四史的卷数,作者跟加注的人,钱伟长全答对,给100分,陈寅恪以为他会念历史系。

钱伟长选了语文系,朱自清很高兴,把他召到家里谈。可是第二天就发生"九一八事变",日本一夜间侵占东三省。他一气愤觉得读文不能救国,想改系转念物理,第二天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吴有训查看他入学考试的成绩,见到物理才考15分,中文考得这么好,建议他仍进中文系,说学文也可以救国,物理系难念,许多人被淘汰,毕业时只剩三分之一残存。钱伟长执着地立在那里不走。吴有训走到那里,他也跟到那里,缠了一个星期,吴有训没法子,就说:"你的热情我同情,你的成绩太差,我可以同意你学,可是你不能后悔。有个条件,第一年的大学普通物理、微积分、普通化学,三门课都要过70分。"

六、钱伟长在清华拼搏

这一年,他一天顶多睡五个小时,他是早晨六点起来,晚上学校宿舍是10点熄灯,由于宿舍厕所的灯是通宵开的,他就跑到厕所里看书,一直到12点才回去睡。钱伟长由于中学的物理、化学从来没有弄清楚过,数学是七零八碎的没有系统的学过,代数符号都搞不清,英文又不行。因此为了能留在物理系,达到科学救国,他决定怎样都要苦读,怎样难都要迎头赶上。

例如学微积分,中间有代数运算,他不明白,就问同学,他也找了几本中学教科书,问同学要查哪一节呢?同学告诉他要查那一节,他把中学教科书念完了、弄懂了。

他自以为是清华读书最用功的一个学生,结果有一天早晨六点就起来,走到一个他不常去的地方,忽然看见一个人老远的一摇一摆的走来,这人就是华罗庚!华罗庚一条腿残障,没有念过中学,利用时间去旁听微积分,靠自学、从不分心,一天到晚钻研数学,成为一个大数学家。钱伟长发现华罗庚比他还用功,华罗庚每天是三点就起来,当钱伟长六点钟起来时,他已经三个钟点的书念完了,在散步了,华罗庚这种拼搏的精神深深激励了钱伟长。

钱伟长时常以这个故事勉励年青的一代,不要以为自己数学不行就放弃,世上没有什么东西一辈子学不会,只要肯下决心,都能学好,可是得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七、以前读书的方法不行

他就赶快把中学的物理、化学、数学硬补,最初他用学语文的方法,什么都背,元素周期表,公式全背。背了两个月,得了神经衰弱,每次考试都很糟。清华大学每门课每星期一定有15分钟的小考,结果他考得一塌糊涂。同学看他这么用功,又考得真糟,非常同情他,对他说:"你不能这样学,死背是没有用的。你得弄懂它,不要背,懂了就行了,懂得了是不会忘的,你不懂的背下,不用三天就忘了。"

他才知道以前读书的方法不行。

八、钱伟长的大学学习方法

在1982年,他看到中国的高考制度,使得许多学生去背书,中小学生都像科举时代的书呆子,只会背书过日子。由于数学和语文两门考197分能进重点中学, 196分只能进一般中学。为了能进重点中学,学生只好死背书。

钱伟长看了很反感,他在清华工学院校庆时对学生演讲说:"这些背下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我说屁的用处也没有!在你们这些大学生里头,有许多是高分考进大学的。可是进校以后,我们发现他们当中不少人是高分低能。什么叫高分低能呢?因为在中学时靠背书过日子,到了大学以后,他的学习必然感到很困难,因为大学的书太厚了,背不下来了,他们觉得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所以我说,孔夫子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还是非常重要的,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大学里都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学生到了二年级时,神经衰弱症就出来了,睡不着觉。我听说各个学校都有那么一批学生,神经衰弱。这些是上大学后,仍然采用中学时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产生的结果。"

他对这些学生介绍他的读书方法。他说他小时候是很会背书的,读四书五经,背了许多老书。到了高中,他可头痛,数学背不下来,数学成绩很差,学物理,背公式也没用,作习题还是不会,这时体会到"学而不思则罔"。有一位年纪大的朋友告诉他,中学物理只有13个公式,每个公式有3个变量,两个已知数,求第三个未知数,不是乘就是除。可是他把公式背熟,做题时就按不是乘就是除去套,可是因为他不理解,搞不清楚该乘哪一个该除哪一个。

上清华大学时碰到吴有训教授(解放后当了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教普通物理,这课一年要上120堂课,吴教授把大学物理分成一百多个题目,每一堂课集中讲一个问题。例如他讲什么是质量?他先讲质量这个概念,从前人们是怎么认识,后来怎么认识,为什么会产生质量这个概念?接着又讲为什么质量不是重量,它和重量又有什么关系?在进一步讲人们如何根据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了质量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然后进入牛顿三大定律。最后在讲现在质量怎么样量,他在国民经济中占怎么样的地位?量的时候用什么单位等等。

吴有训教授上课,会讲许多教科书都没有的材料,书上有定义的但他却讲得很少。一堂课再加上几个实验表演,讲完后,他说去看几本书,这本是第几页到第几页,哪一本是第几页到第几页。还有很多东西,他根本不讲,要学生自己看,看完了照样要考。开始时钱伟长不习惯这样的教法,后来他掌握学习方法后明白,吴有训是要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改变、影响了他以后研究的方法。

他刚开始上大学时,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可是效果不好。他就向一位学习好的同学请教怎么记笔记。这位同学告诉他,上课时不要忙着记笔记,要坐在那里仔细听老师讲,老师问什么问题,你就动什么脑筋,真正听懂了你就记,听不懂就不要忙着记。他就照样模仿,可是后来觉得还是不行。他再跑去问这同学,这同学告诉他还有一条,上次没告诉他。每次下课不要就跑,要先好好的想一想,这堂课老师讲些什么?他有几层意思?每层意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用一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一下,巩固一堂课的内容。如果觉得还不够,晚上把课堂上听的和下课后想的,写出一个摘要,大概一堂课不超过一页。而他就用这两个阶段记笔记的方法,发现效果不错。

可是钱伟长的一个同学叫林家翘,他的记笔记的方法更好,他的课堂笔记要整理两次。除了每天晚上整理一次,写出一个摘要外,每个月后,他还要重新整理一次,把其中的废话删掉,把所有的内容综合起来,整理出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每学期结束时,一门课的笔记经过综合整理后,只有大约18页的薄薄一本,温习时,边看边回忆边思考。因此林家翘把老师和别人的东西,经过自己的消化思考,变成自己的东西,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以后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美国科学院的院士。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物理视频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杨王晓杰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陈宏岩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刘晓娟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刘永明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黄兵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余传谋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黄有健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李进文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4.2《热机的效率》教学视频实录-郭俊文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王霞

与"力学之父——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钱伟长的故事"相关的文章

热门物理广角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物理教案
物理课件
物理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