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也积累了各种悬而未解的问题。很多学者提出各种概念、理论去解决问题,或是统一各体系的理论,以太论,弦论,到超弦论,还有民科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概念理论等等。真的需要这些概念理论吗?问题就是最好的答案!现在我把主要问题有序地分析整合,看看是巧合还是完美答案。
先说引力与库仑力的统一。分析一下引力与电磁力各种相似与差异。库仑力与电荷的乘积成正比,引力却与质量乘积成正比?我们从原子的结构上找答案。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是原子的主要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小于40的原子,原子质量与原子电荷数(正电荷或负电荷或总电荷)成正比,至于和哪种电荷成正比这问题先放一放。相对原子质量大于40的原子,原子质量与原子电荷数不成严格的正比关系,原子质量越大,偏差越大。然而有人做了一个关于重力加速度的实验,结果发现不同的物质在同一重力场的加速度有差异,这与原子质量和原子电荷数成正比但有偏差互相验证。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验证,铁金属球与铅金属球置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底下放置一块硬厚的水平的板,听到两次声音则是不同时落地,铁球将先落地。引力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不如说是与电荷量乘积成正比更符合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放到一块却成了完美的答案,但仅仅解决这个问题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说说两种力的其他差异。1.引力总是吸引,库仑力有相吸也有相斥。2.引力很微弱,库化力却很强大,各为一公斤的物质之间的引力非常小,但其所包含的电荷量之间的作用力却是非常大的,只是一正一负“抵消”掉而已。单独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无从入手的,我试着引入其他的问题或现象来解决。电磁波是震荡的电磁场,具有波的两个性质:
①.频率高低决定能量大小,频率为0能量也为0。
②.电磁波虽然对任何一个参考系都是恒定速度3×10^8m/s,称为光速c,但是也会产生多普勒效应,相对离去,波长变长,频率变低,相对靠近,波长变短,频率变高。多普勒效应与速度有关,再引入与速度有关的两个问题。
③.粒子加速器把带电粒子加速到0.9997c,非常接近光速后无法再加速,爱因斯坦用质能转换公式E=mc^2来解决这个问题。
④.虽然粒子加速器不能把粒子加速到光速,但现实中还是有很多相对速度超过光速的情况,两台粒子加速器往相反方向加速粒子,两个粒子的相对速就超过光速了,爱因斯坦又用速度叠加公式限制物体的相对速度超过光速。
在这里我不要质能转换公式和速度叠加公式,只引入③和④两个问题,并配合①.②性质,解决一连串的问题。综合考虑①.②.③.④这四种现象,得到一个前人已经提出过的概念:力的“速度”是有限的,粒子不能快过力的“速度”,好比马车不能快过拉马车的马。前人试着用这个不完善的概念解释③问题,结果不了了之,没了下文。现在我将进一步完善力的“速度有限”概念,并解决更多问题。
假设:两个带电粒子(内部没有相对运动的更小粒子,如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通过电场发生相互作用力,若这两个粒子在其各自所受的力的方向上,其相对速度达到或超过光速时,这两个粒子不存在任何的相互作用力。其他粒子在遵守这个假设的前提下,能使某两个粒子的相对速度达到或超过光速。举个简单例子,abc三个电子在同一直线上,通过场发生相斥力,b在中间,若ad、bc相对离去速度达到0.7c,ad、bc之间仍存在相斥力,ac之间的相对离去速度就超过光速,ac之间不存在相斥力,但ac的相对离去速度却会继续加大。这个假设既允许超光速,又能更好地解释粒子加速器为何在粒子的速度接近光速时,不能继续把粒子加速到光速。无须用质能转换公式或速度叠加公式限制物体的速度。基本原则如速度合成法则等,不管在高速还是低速的情况下都成立。原子核外的电子以接近或达到光的速度围绕原子核运动,它与各个方向上做同样运动的核外电子之间的相对离去速度,总保持着相当均匀的且非常非常小的达到或超过光速的机会。不同的原子核的核外电子之间,在其相对离去速度达到或超过光速的那一段时间,不存相斥的库仑力,但却与其他原子核仍保持着相吸的库力。
这使得由原子分子组成的物质之间,异种电荷的吸引力略大于同种电荷的排斥力,这点多出来的微小的力就是牛顿引力论中的引力。
回顾前一段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力是与哪种电荷成正比?引力与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和各个方向的核外电子的相对离去速度达到或超过光速的概率)成正比,这里的概率是单位时间内核外电子之间相对离去速度达到光速的总时长。每个核外电子之间产生的概率大至相同,所以多出来的库仑力与核外电数间接成正比,核外电子数又与原子质量成正比但有偏差,所以引力与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但有偏差。然而这个概率并不绝对一致的,还会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物体加热、带电、超高速运动都可以影响概率大小,由此可以知道引力常数是会变化的。这里所讨论的库仑定律虽然只适用静止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但复杂的电动力学仍以此为基础。到此,引力与库化力的统一的基本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
电磁力无处不在,是整个科学理论系统的关键所在。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是经典电动力学和现在的量子力学都没能精准计算出来,核外电子也并没像经典力学的预测那样掉到原子核上去。现在我在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上加入库仑力“速度有限”这个假设,来试着解决这两个问题。原子核带正电荷,但内部还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夸克。现代实验测算核外电子的速度接近光速,那它的某一时刻的接近原子核的瞬间速度能达到光速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符合经典力学的预测。按照电磁力“速度有限”假设,那一瞬间核外电子与原子核内的正电荷的吸引力变为0,而仍保持着与原子核内的负电荷的相斥力。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显而易见,核外电子的轨道杂乱无序却有一些经典力学无法预测的规律,并且电子无法落到原子核上。核外电子轨道和原子力分子力很复杂,其复杂程度体现在物质的物理性和化学性的多样性上。若精密计算出核外电子轨道和原子力分子力,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其价值巨大。
前面提到的问题都是微观世界的问题,讨论1.2问题时还应该在物体的相对速度较低的情况下。接下来我就简单地讲解大空间里高速运动的物体之间的电磁力的奇妙变化,宇宙加速膨胀这个问题将变成统一引力与库仑力的证据。核外电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围绕原子核运动,与任何方向上的原子核的相对速度也接近光速。假设物体A.B相对靠近的速度足够大,A的核外电子与B的原子核、A的原子核与B的核外电子之间相对靠近的速度就会有达到或超过光速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异种电荷的吸引力小于同种电荷的相斥力。A、B物体之间由相吸变为相斥,这可能就是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若AB物体相对离去的速度足够大,甚至达到或超过光速,物体之间电荷作用力没有多大变化,甚至异种电荷的吸引力大于同种电荷的相斥力。当然,宇宙中各个行星的相对速度达不到光速,但是不排除物体内原子分子的热运动。总体来讲,宇宙中各种物体,大到行星,小到原子分子,复杂的相对运动导致复杂的库仑力,最终结果是同种电荷的斥力大于异种电荷的吸引力。宇宙加速膨胀有了合理的解释,但宇宙的何去何从还须仔细推算,这里就不作解说。
设计一个理论,除了解决相应的问题,还会引起其方面的效应或问题,如果效应得到验证或问题得到解决,则理论才是正确的。力的“速度有限”这个假设也会引起不少效应和问题,接下来简单说一个有趣的有待验证的效应。电磁波具有多普勒效应,是核外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物体相对离去,电磁波波长变长,频率变低,频率为零,能量也为零,即不能传递能量了。按照力的“速度有限”的假设,电子相对离去的速度达到或超过光速时,电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这与现在的电磁波的多普勒效一致,这或许是巧合。但我们已经找到反物质了,如果不是巧合,按照假设的推理,正反物质之间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将是相反的,相对靠近时,电磁波的波长变长,频率变低,直到变为零。这真是一个大胆的预言等待验证。
除了要解决问题和验证预言,还有就是理论是否合理和自洽。力的“速度”等价于电磁波的速度。力的“速度有限”就是光速有限,之所以有限,是因为物理数学不能处理无限大或无限小。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人都知道光速与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有关,光速是可以通过物理公式算出来的。对于所有观察者来说,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物理定律是描述物体之间通过场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场的“速度”有限是场的一种性质,如果场的性质变了,那对不同的观察者来说,物理定律还是一样吗?因此,光速不变就是物理定律不变,力或场(电磁波)的“速度”与物体的速度之间不能画等号!这里只是简单地讨论力有“有限速度”这个假说是否合理和自洽,若想成为真理,还需经过更严谨的论证和实验。尽管如此,这个假说还是巧妙地解决很多问题,这才是关键。
这里所提到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但也涉及到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互相验证,从问题变成了答案。了解的问题越多,本应该越接近答案。但很多理伦只为某个问题设计,这使得问题彼此孤立。无须更多的新概念新理伦,问题自会解决问题。
初二物理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练习及答案
初二物理测试题答案(三)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拓展提高(B卷)
初二物理声现象基础达标(A卷)
初二物理走进实验室同步练习一
初二物理测量、机械运动单元检测试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题(二)
初二物理测试题答案(四)
初二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
初二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初二物理量运动与能量同步练习二
初二物理光现象测验试题
初二物理测试题(四)
初二物理光现象测试题
初二理物态变化自我考查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题(一)
初二物理声、光复习题
初二物理光学训练题
初二物理测试题答案(五)
初二物理物态的变化同步练习二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
初二物理测试题答案(一)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
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复习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2009届福建省国祺中学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初二物理声音的发声和传播单元练习题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复习题
初二物理复习题(1—3章)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