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当今知识经济日新月异,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探究、创新精神逐渐培养的过程.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教学,要求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动手、动脑的主体意识,关注开发人的智力和潜能,不断挖掘人的创造精神,把重视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起来.
若要更深入地实施物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要下功夫地进行主体性教学研究.把教学的关键点由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上来,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让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学习难关.一直以来,许多物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针对主体性教学进行了深入而又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笔者现结合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初步阐释主体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围绕“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每个学生都有其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看待某一事物的所想所感,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从日常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尽可能的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学生,并做到宽容和善待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体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满足的享受.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认可教师,才会听从老师的谆谆教诲,才会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目的.教师这时候运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影响着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至关重要,在这种情绪的引领下,学生就会对物理产生好奇、探究的心理,从而为物理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没有这种情绪引领,就会影响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另外,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一些实验做增加其趣味性的改进.例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金鱼放到试管底部,随后在试管顶部加热使水沸腾,小金鱼却在管底部没有任何异样.实验唤起了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唤醒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在动力.为了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议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可以选择少数学生参加示范实验,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学生们参与其中,观察认真、积极思考,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富有乐趣的,把学习物理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把握“活”,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很多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充满神秘性和趣味性,然而如果要求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陷入一片茫然,这就是理论与实践脱离所导致的.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从知识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把物理学活学透.“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安排教学情境设计,将生活中寻常可见的场景、问题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与所要讲授的物理知识巧妙结合,寓教于乐,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发现问题是科学探究的根本源头,探索问题能唤起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授课时,尽量避免单纯的按照课本知识来讲解内容,要多举例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寻常可见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便很容易,也会更加深刻地体会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教师知识的讲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安排教学课堂内容时,也可以让学生放下课本、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来深刻领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自己所处环境相近,与自己喜欢的、熟悉的事物越相近,那么他们就会感到知识对自己的生活非常重要,自然也就很容易接受知识.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充分调动所有知识储备,也提高了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物理素养.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去观察吊车的工作,研究它哪一部分是杠杆,哪一部分是轮轴,哪一装置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才能真正地学好物理.
3坚持“全”,实现学生整体水平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会出现两极分化情况:有些教师对那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偏爱有加”,从教学安排、课程设置,以及课堂内容讲解等方面照顾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有些教师正好相反,将精力都放在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以他们的情况来调整授课安排.
新课程目标提出的“人人获得发展进步、人人获得学习成效、促进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一重要内容,是对实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提出的根本任务和内在要求.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整体发展”的教育观念,明确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保证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新课程就是要改变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让优秀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力,开拓其思维.另外,对学困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不忘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查漏补缺,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改的核心要求就是充分调动主体——体现着对全体学生的足够关注.不仅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从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即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更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效果所必需的,而且也是学习尊重他人的最好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可以有更丰富的形式,比如微笑、点头、手势等,内容上也可以更加开放和自由.
总而言之,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的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新课程理念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某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体悟探究成功的乐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的透镜练习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1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课件2
物体的颜色课件
2016届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复习课件29
光的反射练习题
熔化和凝固同步测试
电流和电路教案2
2016届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复习课件3
电磁继电器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2
电功率练习题1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课件1
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3
电流的测量教案1
2016届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复习课件4
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检测
光的直线传播颜色同步训练2
2016届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复习课件28
电阻教案教案
浮力课堂检测
简单机械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同步检测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2016届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复习课件30
2016届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复习课件6
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