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操作
37小题: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答案:自下而上。
20小题:小明组在做“探究凸透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凸透镜焦距.f=5cm。 (1)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器材是 。答案:凸透镜。
二、评估
35小题第(2)问,请对小红爸爸的某一做法进行简单评价并解释。
答案:踩木凳做法较好(1分),因为木凳是绝缘体,可以防止触电事故(1分)。
39小题第(2)问:小伟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立即举手要求老师更换灯泡。这种做法 (填“妥当”或“不妥当”)。
答案:不妥当。
三、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思想
36小题:小强观察到学校在硬化路面时,工人师傅用振动器在混凝土上来回振动,他想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增大混凝土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量筒、细沙等器材做了如下实验:(2)接下来他将量筒内的细沙_____ 并抹平,发现体积变小,由此判断所测细沙密度变大,从而验证了他的想法。
答案:压实。
40小题:周末,小敏到乡下帮爷爷摘苹果,看见一只熟透的苹果掉下来。小敏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一:苹果的下落快慢是否与苹果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苹果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于是他找来一些器材,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1)小敏在探究“猜想一”时,应控制苹果的 不变,让苹果的 改变, 比较苹果下落时间的长短。答案:下落高度 质量。
四、实验设计
17小题:小明小组利用如图4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
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39小题第(3)问完成实验后,小伟想用原电路测某一定值电阻Rx的阻值,他用该电阻替换灯泡后,发现电压表损坏了,便将其拆除。请你在不改变其他元件连接的方式下,帮他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六:分析论证
37小题: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4中所示,为 ℃。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14中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一条即可)。
40小题:周末,小敏到乡下帮爷爷摘苹果,看见一只熟透的苹果掉下来。小敏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一:苹果的下落快慢是否与苹果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苹果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于是他找来一些器材,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2)小敏在探究“猜想二”时,测量出同一个苹果在不同高度h1、h2、h3...下落时所对应时间为t1,t2,t3,……,并绘出h-t图象如图18所示。他结合物理上学过的“二次函数”知识猜想:“物体下落的高度可能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若要验证这一猜想,应如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
方法:____________ 。
【总结】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精心整理了考前指导:中考物理复习题,考生可登录中考物理复习指导学习更多知识。
开水里不融化的冰块
物体落下时候的重力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如何才能确定古木的年代
海浪为什么迎岸而来
地球为什么会越转越慢?
艾菲尔铁塔有多高
两杯咖啡的实验
如何用激光器观察布朗运动
坐标系的由来
高三物理期末复习计划
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
迈克尔·法拉第
为什么火山会爆发
蛋壳容易破碎吗
趣味香烟
皮埃尔·居里
高三生如何进行高考物理复习
什么东西是最细最薄
车轮之谜
是音色还是音调
为什么水里听不到岸上人的声音
物理学中的形体对称性
一吨木头和一吨铁哪个重
为什么死海不死
地球为什么有“尾巴”
物理的学习是模块化的
我们行动得有多快
与射电望远镜相关的物理题
电影院里哪个位置好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