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目 标 |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条件。 2.知道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像的大小随物距变化的定性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5.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和原理。 | |
实验器材 | 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计算机、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课件。 | |
重点 | 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 |
难点 |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 |
程序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导 入 | 引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照相机、投影仪、电影机、放大镜等成像元件都是凸透镜。但是,通过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缩小的,通过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放大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呢? |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猜 想 | 投影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光学仪器,大家仔细想一想,要想让屏幕上的图像大一些,应怎样调整? 大家可以讨论讨论,也可以到前面来试试。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嘛! 大家讨论得很热闹,谁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 同学认真回忆着投影仪的使用情况。并逐渐形成几个同学间的讨论。 有同学到前面来用投影仪做实验。 同学纷纷将自己的想法与其它同学交流。 可能的猜想: 与物体到透镜距离有关;与屏幕到透镜距离有关;与物体和像是否在透镜的两侧有关…… |
明 确 任 务 制 定 计 划 | 大家说的都很好,但是否正确还需要实验来验证。 我们为每组提供了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器材──光距座及其附件,并在每组的计算机中安装了研究凸透镜成像所用的课件。大家可以任选其一或共同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条件。 提示: 我们事先为同学们准备了探究方案,同学们可以参照,也可以自己制定实验方案。 小组同学间注意分工合作。 物距(u)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v)表是像到透镜的距离。 | 有的小组参照学案制定实验计划,有的小组讨论分工并准备实验器材。 |
实验探究 | 教师巡回指导 | 进行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并记录 |
展示 分析数据 | 各组的实验基本完成了,那个组愿意将实验数据来与同学共享;并阐述你们的到的初步结论。 | 以组为单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并阐述通过实验所得到的初步结论。 |
师 生 总 结 结 论 | 将每次实验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到这样的结论: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透镜的二倍焦距,但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透镜的焦距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 与教师一起总结结论。 并根据自己的实验经验体会、理解结论内容。 |
师 生 总 结 结 论 | 进一步研究表明: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另外,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我们不难发现如下规律: 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物距在不断减小,像和像距都在逐渐变大; 当物体从较近处远离透镜时,物距在不断增大,像和像距都在逐渐减小。 | 与教师一起总结结论。 并根据自己的实验经验体会、理解结论内容。 |
引 导 深 入 研 究 | 提出讨论问题: 1.在成虚像和实像的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像一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偏斜情况。 2.如果我们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 利用实验继续探究 |
作 业 | 记忆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轻松联系:目标教学中的联系题。 预习下一节内容。 |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过程
任务1:按图1所示顺序将平行光源、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之上。
任务2:利用平行光源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并在“光具座”上标出透镜中心、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点所在位置。
指导与提示:移动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的亮斑最小为止,测出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
任务3:如图2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任务4:如图3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任务5:如图4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任务6:如图5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记录表一
物距的范围 | 像距的范围 | 像的情况 | |||
同侧、异侧 | 正立、倒立 | 放大、缩小 | 实像、虚像 | ||
u>2f | |||||
u=2f | |||||
f<u<2f | |||||
u<f |
三、课件模拟探究过程
利用课件的动态表达能力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任务1:如图6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无限远处,用鼠标托动物体,使物理逐渐靠近焦点,同时观察像的位置如何变化,像的性质如何变化。将观察到的情况填入表。
任务2:如图7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用鼠标托动物体,使物理逐渐远离焦点,同时观察像的位置如何变化,像的性质如何变化。将观察到的情况填入表二中。
记录表二
物距区间 | 物的移动方向 物距变化趋势 | 像的移动方向 像距变化趋势 | 像的大小变化 |
u>2f | |||
f<u<2f | |||
u<f |
四、总结规律
1.像的虚、实与焦距有关。
2.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之间,得到了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相等,得到了与物的实像;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物距,得到了的实像;
3.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上下;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上下。
简单机械和功学案2
高三物理考点专题复习课件9
简单机械和功学案1
力与运动导学案12
2018届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1
力与运动导学案9
力与运动导学案7
2018届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2
欧姆定律学案6
2018届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
力与运动导学案5
高三物理考点专题复习课件1
力的平衡学案2
2018届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0
力与运动导学案4
欧姆定律学案7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学案1
电荷学案
力与运动导学案2
高三物理考点专题复习课件13
2018届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4
高三物理考点专题复习课件7
高三物理考点专题复习课件4
力与运动导学案11
2018届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强化训练13
高三物理考点专题复习课件5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学案2
高三物理考点专题复习课件10
高三物理考点专题复习课件2
力与运动导学案10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