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一生中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有85%是通过视觉器官获得,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视力的好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各种原因丧失或减弱了这方面的功能。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就成为了大家特别是青年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当然也就成为各地中考试卷中的一个热点与焦点问题。以下选取几道中考试题,进一步进行分析,以加深大家的印象。
一、神奇的眼睛
例1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缩小的实像,如图1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10cm~极远处 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眼睛的结构及成像原理,属于阅读理解类题目。(1)晶状体和角膜共同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从文中直接找出答案;(3)近点是10cm,远点是无穷远处;(4)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答案:(1)倒立;(2)焦距(或弯曲程度),像距;(3)c;(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 cm (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其他建议合理即可)
二、眼病及其矫正
例2在图2中,______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眼病及其矫正是否能够透彻地理解。乙图中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与视网膜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症状,应该配戴凹透镜,使光线进一步地发散,从而会聚点后移至视网膜上。
答案:乙 凹。
三、科学探究
例3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例3如图3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
观察眼球结构图(图4)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你猜想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__。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
(3)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近视眼的成因是视网膜与晶状体的距离过远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对光的折射能力过强,这种眼睛不能把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而是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在眼睛有前方戴一个凹透镜使远方物体的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如果戴的眼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没有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也不能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所以近视眼患者在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答案:(1)凸透镜;(2)前方;(3)发散光线(或使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或相当于使物体靠近)。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课件
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案6
小粒子与大宇宙课时检测2
浮力课时检测3
力与运动课时检测1
超重和失重教案1
受力分析课件1
机械与人课时检测2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课件1
机械与人课时检测3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课件1
万有引力定律学案2
机械与人课时检测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案8
机械与人课时检测1
浮力课时检测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案5
万有引力定律学案1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课件1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案1
压强课时检测4
超重和失重教案2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案3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课件
受力分析课件2
力与运动课时检测3
压强课时检测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案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