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生活实例、感兴趣的故事、小实验等入手,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对此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一、利用“小试验”,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八年级《摩擦力》内容时,我首先请一个同学从一个小口罐里试着用筷子夹出一个乒乓球,当这位同学急的满头大汗却夹不出来时,其他同学在下面都跃跃欲试,趁势又点了两位同学先后“上场表演”,结果还是一样。“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入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我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借鉴“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学完初二内容《大气压强》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演示打“吊针”,如图所示,然后提出问题:“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开了。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学生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1)输液瓶口为何插了两根管子?(2)药瓶为何要吊在高处?为何针头刚插入有血液冲出?(3)当输液针刚插入瓶内时,有时为何有药液冲出?(4)“吊针”为何能使药液匀速滴注?(5)当药液滴注完成时,空气会进入静脉吗?
对他们的发现我作了高度评价,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间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三、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
例如《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同学利用周末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学生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获得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到物理带来的无穷乐趣。
八年级下苏科版3.5光的反射4课件课件
八年级上苏科版5.2运动的速度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3.1光的色彩颜色3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2.5水循环2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4.2凸透镜成像课件课件
八年级上苏科版2.5水循环1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2.4升华和凝华5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3.2人眼看不见的光1课件课件
八年级上苏科版3.4平面镜成像课件课件
八年级上苏科版3.1光的色彩 颜色课件课件
八年级上苏科版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4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3.5光的反射3课件课件
八年级上苏科版2.4升华和凝华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9.4认识浮力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3.4平面镜1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3.2人眼看不见的光2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4.1生活中的透镜1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4.1光的折射1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4.1透镜1课件课件
八年级上苏科版4.1光的折射4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3.3光的直线传播3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2.5水循环1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2.5水循环5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2.4升华和凝华7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3.2人眼看不见的光3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3.4平面镜2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4.1生活中的透镜2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4.1透镜2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3.1光的色彩颜色1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3.1光的色彩颜色2课件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