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生活实例、感兴趣的故事、小实验等入手,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对此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一、利用“小试验”,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八年级《摩擦力》内容时,我首先请一个同学从一个小口罐里试着用筷子夹出一个乒乓球,当这位同学急的满头大汗却夹不出来时,其他同学在下面都跃跃欲试,趁势又点了两位同学先后“上场表演”,结果还是一样。“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入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我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借鉴“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学完初二内容《大气压强》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演示打“吊针”,如图所示,然后提出问题:“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开了。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学生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1)输液瓶口为何插了两根管子?(2)药瓶为何要吊在高处?为何针头刚插入有血液冲出?(3)当输液针刚插入瓶内时,有时为何有药液冲出?(4)“吊针”为何能使药液匀速滴注?(5)当药液滴注完成时,空气会进入静脉吗?
对他们的发现我作了高度评价,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间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三、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
例如《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同学利用周末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学生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获得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到物理带来的无穷乐趣。
注重思维调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些尝试
用图象法处理物理实验数据
物理学科应强化科技意识教育
简介义务教育初中物理学生读物
从实验题答卷看学生归纳结论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错误的随想
怎样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情感
物理解题中的思维调节
美国科学教师专业进修的方式与途径
物理解题与辩证逻辑思维
对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物理教学中的应变之策略
注意物理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施教为学,促进建构
加强中学物理与农业生产的联系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物理教学模式
浅谈认识领域里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中学物理教育中美育
物理演示实验的“四要”
论逻辑与科学规律的教学
浅谈讲授法在现代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中学物理学习评价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资源
浅谈物理教学中前概念问题的成因及研究注意点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作业观
加强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
改革物理学习成绩评定的实践和认识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