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培养,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实验还有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科学世界观。鉴于此,实验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考《考试说明》把“实验能力”作为一项能力考查项目,所占学科比例约为13%。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无论是物理单科卷,还是理科综合卷,旧课程卷还是新课程卷,也无论是全国统一试卷,还是各省市的地方试卷,对实验题的考查都几乎是选择了“电路实验”。为何高考物理实验考查如此青睐电路实验?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高考实验考查的目标要求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实验能力也是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并把“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作为五大能力要求之一,实验能力的考查包括:
(1)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材料、用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2)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高考对实验的考查,不仅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验问题的能力,还包括思辨性的假设和猜想、逻辑性的分析和论证、准确性的测量和记录、严密性的推理和清晰科学的表达,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而具备这种全方位、多功能考查内容的实验题,必然是高考的首选。
二、《考试说明》的“实验知识内容”
在2005年《考试说明》物理科“知识内容表(新课程)”的131个知识点中,实验有19个,占14.5%,这与实验分数约占15%的比例相吻合。实验考查的“内容和说明”如表1。
表1
从表中不难看出:
(1)在高考考查的19个实验中,涉及电路的实验有5个,占26.3%,它们分别是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这些实验在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实验思想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2)从“说明”中可以看出,实验考查要求会使用的仪器主要有13个,其中刻度尺、天平、弹簧秤、温度表等的使用,已在初中进行系统、重点的学习和考查,而与电路实验相关的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螺旋测微器等,占38.5%;此外,电路实验还凸显对误差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主要涉及仪器的选择、电路的组装、数据的读取和处理等,这也使试题更具探究性和时代性,强化了试题的选拔性功能。可见,高考选择电路实验进行考查,能最大限度地覆盖《考试说明》中给定的实验知识点,最大限度地满足“说明”中所强调的相关要求。
三、电路实验的特征和考查功能
众所周知,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和有计划的实验活动去认识自然、发现自然的规律,验证猜想和假设,并进行再创造,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由于高考自身的局限性,高考物理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鉴别考生是否具有实验的经历和体验,是否具有进行实验研究的基本素养。鉴于此,高考着重考查《考试说明》中给定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器材重新组合的新实验,力求编制开放性、设计性较强的试题,以测试考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迁移”能力。而电路实验题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实验的考查功能。
1.设计性
设计性物理实验,是让考生根据掌握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设计和完成新的实验,它包含着新内容、新方案、新视角等诸多侧面。电路实验中,除伏安法、多用电表法以外,还有电桥法、双电阻法、单电阻法、等效替代法和半偏法等,各种方法均具有相应的科学性、简捷性、精确性和便利性。例如2003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的实验题(题略),第1小题属于电路的设计,涉及伏安法电路(外接法和内接法)和滑动变阻器电路(分压器和限流器);第2小题属于数据处理的方案设计,涉及实验误差、数据的取舍、描点作图和图像的物理意义。
2.探究性
这是更高的思维活动层次,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实验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能力。电路实验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电表(量程)的选择、电表的调节和校准、伏安法电路的“外接法”“内接法”和“试接法”;滑动变阻器电路的分压器和限流器、电表的改装、电路的组合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在实验方法上又涉及类比法、逆向思维法、综合法等,这为探究性实验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厚的素材。例如199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实验题(题略)第2小题中设定电流表每个分度表示的电流值未知,但指针偏转的角度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求测未知电阻Rx的值。这种新情境给人的初步感觉是“电路中的电流无法测量”,但据题设令I=kα,带入第1小题的结果(表达式),即可得到未知电阻Rx的值;再如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的实验题(题略),要求测量电流表的内电阻,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精确度,并能测出多组数据。本题涉及实验器材的选择(量程选择)和电路的组装(电路图),还要求写出待测电阻的表达式(分析和计算)。而实验电路的设计,如图1a,充分体现了电路实验的探究性。
3.灵活性
在以上的叙述中我们知道,电路实验具备的考点非常多,包含的物理学思想和实验方法也十分丰富,无论是考查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还是考电路设计、误差分析,甚至是考综合、探究和创新的能力,都可以在电路实验中找到最佳的落脚点,设计出富有新意的、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时代特征的开放性试题。近几年的全国统一高考和各地市单独考试的物理实验试题,几乎都是以电路实验为主要考查点,考查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如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的实验题(题略),是要求测量出“黑箱”中的电阻的阻值,如图1b。本题的解法很多,但不同的操作方法,导致解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其中比较简捷的方法是“灵活地应用导线短接电路”进行测量(解法略)。
图1
4.思想性
这是高考试题的灵魂所在。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是辩证的思维方法,具有直观的、逻辑的、想象的和美的特质。电路实验彰显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实验特征,能够最优化地实现高考实验的考查功能。例如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的实验题(题略),就综合地考查了如下丰厚的物理学思想。
(1)“迁移”和“回归”思想。题中给定的量程为150mV的电压表,其实就等效于灵敏电流计G,可以充当“表头”,这样就自然回归为“电流表的改装”,即由表头并联分流电阻而成。虽然《考试说明》中只要求掌握“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实验,但这两种电表的改装在实验原理、器材和方法上如出一辙。
(2)发散思维。试题中给定了电压表内阻测量的电路图,要求作出对改装后的电流表进行校准的电路图。比较两个电路图可知:二者有变和不变之分——变化的是题图中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器电路”变化为答案的“限流器电路”;不变的是改装后的电流表与标准电流表的串联方式(电流相等)。
(3)求异思维。本题在考查中尽量回避已学过的现成实验,要求考生在迁移、回归和发散的思维过程中“见异求同,见同求异”,找寻改装电流表和改装电压表在理论上和实验操作上的异同点,从而完成实验的设计和问题的解决。
总之,电路实验由于具备开放性、设计性、探究性、灵活性和思想性等多个维度的考查功能,能凸显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符合高考的选拔性需要,因而备受高考的青睐。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理应以电路实验为突破口,强化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设计和条件控制、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实践和训练,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进行创造,才能在高考选拔中应付自如。
电磁感应学案4
电功率同步检测5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32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25
电功率同步检测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案8
电与磁同步检测1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28
电磁感应学案5
电流和电路同步检测2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29
电与磁同步检测2
电流和电路同步检测3
电磁感应学案3
电磁感应学案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案5
电功率同步检测4
电磁感应学案1
电功率同步检测2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教案6
电与磁同步检测3
欧姆定律同步检测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案4
电磁感应学案7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34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学案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26
电磁感应学案2
电流和电路同步检测1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案7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