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方法】
1.听筒:如图19.12-1所示,把两个相同的螺线管套在蹄形磁铁上并连接好。螺线管线圈架的大小,应根据磁铁的尺寸决定。在磁极上先用纸条卷上几层作间隙衬垫,再用绝缘纸包几层,即可绕漆包线。每个线圈可用直径0.5-1毫米的漆包线绕250匝左右。将线圈架套在磁极上后,即可将电磁铁固定在一块高约45厘米、宽约25厘米有支座的木板中部。振动膜是一条长约40厘米、宽约3厘米的薄硅钢片或薄铁片,它的上端钻两个小孔,挂在钉有两枚比小孔细的小钉子的小木块上,它的下端则跟下边的小方木左侧面自由接触。为了使振动膜在演示时能振动明显,振动膜的中部振幅应有1厘米左右,所以,振动膜与磁极之间应有1.5厘米的间隙。
2.话筒:如图19.12-2所示,取一根洗净的电池碳棒,锯下6小段各长约2厘米的碳块作为碳精粒。用木条在45×25厘米2有支座的木板中央钉一个“∏”字形框作为碳精盒。将一“工”字形铁皮(图19.12-3(a))的左端弯折(图19.12-3(b))后插入“∏”形盒内(图19.12-2),与碳精粒接触;将其右端作为碳精盒的引线柱。取一条约40×3厘米2镀锡的薄铁皮作为振动膜。振动膜的上端用钉子固定在小方木块上,下端则卡在小方木块的锯缝里,见图19.12-2。它和碳精盒口的间隙约为0.5厘米。为了不让碳粒掉落,碳精盒正面要镶一块玻璃。
3.调试:听筒振动膜与磁极间的间隙,必须进行调试。将整个电路串联在6-8伏的电源上,用手指压紧话筒振动膜和碳精粒时,听筒振动膜应被电磁系统吸过1厘米左右。如果过小,说明振动膜的弹力过大。若一下子就被吸到磁极上去而弹不回来,则说明弹力过小。弹力的大小均可通过细心弯曲振动膜来加以调节。调试到既可被吸过1厘米左右。又能弹回来为止。调好后,应顺带在木板上标示磁铁的南北极和线圈两端正负极的小记号。如果线圈的正负极接反,就会使磁铁的磁性逐渐消退。
【使用方法】
将6-8伏的直流电源与话筒和听筒的引线柱依次串联起来,用手指对话筒的振动膜一压一松,改变振动膜与碳粒的接触情况,表示人对话筒讲话时,空气使话筒的振动膜发生振动,即可见到听筒的振动膜也同样地发生振动。此演示十分生动形象,坐在教室后边的学生也可看得清楚。
编者提示:本自制教具可辅以“磁场”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1《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4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8.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1《光的反射》(第二课时)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3《超声与次声》ppt课件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4《来自地球的力》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5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8.1《压力的作用效果》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2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3《超声与次声》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1《光的传播》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8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ppt复习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2《怎样描述力》ppt课件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2《怎样描述力》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10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2《阿基米德原理》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4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3《弹力和弹簧测力计》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1《认识浮力》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2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2《力的合成》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4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8.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4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8.2《液体的压强》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9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2《力的合成》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1《认识浮力》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2《平面镜成像》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8.3《空气的“力量”》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3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2《声音的特性》ppt课件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2《怎样描述力》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3《快与慢》ppt课件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5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5《科学探究摩擦力》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8份)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教案打包下载(8份)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