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方法】
1.听筒:如图19.12-1所示,把两个相同的螺线管套在蹄形磁铁上并连接好。螺线管线圈架的大小,应根据磁铁的尺寸决定。在磁极上先用纸条卷上几层作间隙衬垫,再用绝缘纸包几层,即可绕漆包线。每个线圈可用直径0.5-1毫米的漆包线绕250匝左右。将线圈架套在磁极上后,即可将电磁铁固定在一块高约45厘米、宽约25厘米有支座的木板中部。振动膜是一条长约40厘米、宽约3厘米的薄硅钢片或薄铁片,它的上端钻两个小孔,挂在钉有两枚比小孔细的小钉子的小木块上,它的下端则跟下边的小方木左侧面自由接触。为了使振动膜在演示时能振动明显,振动膜的中部振幅应有1厘米左右,所以,振动膜与磁极之间应有1.5厘米的间隙。
2.话筒:如图19.12-2所示,取一根洗净的电池碳棒,锯下6小段各长约2厘米的碳块作为碳精粒。用木条在45×25厘米2有支座的木板中央钉一个“∏”字形框作为碳精盒。将一“工”字形铁皮(图19.12-3(a))的左端弯折(图19.12-3(b))后插入“∏”形盒内(图19.12-2),与碳精粒接触;将其右端作为碳精盒的引线柱。取一条约40×3厘米2镀锡的薄铁皮作为振动膜。振动膜的上端用钉子固定在小方木块上,下端则卡在小方木块的锯缝里,见图19.12-2。它和碳精盒口的间隙约为0.5厘米。为了不让碳粒掉落,碳精盒正面要镶一块玻璃。
3.调试:听筒振动膜与磁极间的间隙,必须进行调试。将整个电路串联在6-8伏的电源上,用手指压紧话筒振动膜和碳精粒时,听筒振动膜应被电磁系统吸过1厘米左右。如果过小,说明振动膜的弹力过大。若一下子就被吸到磁极上去而弹不回来,则说明弹力过小。弹力的大小均可通过细心弯曲振动膜来加以调节。调试到既可被吸过1厘米左右。又能弹回来为止。调好后,应顺带在木板上标示磁铁的南北极和线圈两端正负极的小记号。如果线圈的正负极接反,就会使磁铁的磁性逐渐消退。
【使用方法】
将6-8伏的直流电源与话筒和听筒的引线柱依次串联起来,用手指对话筒的振动膜一压一松,改变振动膜与碳粒的接触情况,表示人对话筒讲话时,空气使话筒的振动膜发生振动,即可见到听筒的振动膜也同样地发生振动。此演示十分生动形象,坐在教室后边的学生也可看得清楚。
编者提示:本自制教具可辅以“磁场”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
初二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
初二上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2015年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点
15—16年初二物理上册期中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初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参考)
八年级上册物理二单元知识点指导:声音的特性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单元知识点: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
新学期初二上册物理第四章必备知识点:光的折射
初二上册物理三单元知识点指导:汽化和液化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密度与社会生活
新学期初二上册物理第六章必备知识点:测量物质的密度
15年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二单元知识点指导
初二上册物理六单元重点知识点指导:密度
新学期初二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升华和凝华
15—16年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初二年级上册物理第四单元知识拓展
初二上册物理第五单元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2015年初二上册期中物理二单元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温度
15年初二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15年初二上册物理期中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四单元知识点指导:平面镜成像
必备初二上册期中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15—16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光的色散
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必备知识点:15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