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方法】
试管底部是一个圆形铁片,管壁是透明塑料胶片粘成的圆筒。管壁上标有表示高度、容积和测质量用的三行刻度,图5.8-1只标出了质量刻度。
管底圆形铁片厚4毫米,直径根据实际情况酌定。
管壁用厚0.11毫米透明塑料胶片粘成。把胶片剪成150×83毫米2的长方形,沿长边打毛,涂上“901”强力胶,待15分钟左右,把胶片卷在一个粗细均匀的圆柱体上,将两边的涂胶部分用力压在一起。该圆柱体的直径应以卷上胶片后铁片刚好能嵌入为宜。
管壁粘好后,把铁片用“502”胶粘在塑料圆筒的一开口端。这样就制成了一个低重心试管。将这空筒放入水中,无需另加配重物,便能竖直地浮于水面。
高度一行刻度,可参照刻度尺的刻度绘制在一个纸条上,然后用“901”胶粘在试管侧壁上,零刻度线与试管底(铁片的下表面)对齐,在外面贴上一层透明胶纸。
绘制测体积的刻度。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每毫升水倒入试管时液面的位置,根据这个结果把刻度画在纸条上,按上述方法将零刻度线跟管底铁片的上表面对齐贴在试管侧壁上。
绘制测质量的刻度。把空试管放入水中,使其竖直地浮在水面上,液面与试管相交的位置就是零刻度线的位置;再把质量为20克的砝码放入试管内,仍使试管直立地浮在水面上,这时液面与试管相交的位置就是20克刻度线的位置。取出试管量出零刻度线到20克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算出每小格(代表1克)的长度,根据这个结果绘制测质量用的刻度,贴在试管侧壁上。注意零刻度线的位置应稍比标定时朝上些,因为贴上刻度后,试管浸入水中的深度略有增加。
做成的仪器可用量筒和砝码检验。
本装置由哈尔滨市建筑材料厂子弟学校刘泉提供.
编者提示:本自制教具可辅以“压强”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内燃机》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1《熔点与沸点》WORD教案3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电是什么》WORD教案6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WORD教案3
2016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5章第4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word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1《熔点与沸点》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电是什么》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WORD教案7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WORD教案6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WORD教案4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1《熔点与沸点》WORD教案5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 (沪科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电是什么》WORD教案4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1《熔点与沸点》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电是什么》WORD教案3
2016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5章第4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word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内燃机》WORD教案4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WORD教案5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1《熔点与沸点》WORD教案7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1《熔点与沸点》WORD教案6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3《内燃机》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WORD教案8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单元教案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