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名称:
测量纸片下落速度
二、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测量纸片下落速度”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卷尺、秒表、纸片,但是采用这些实验器材总是发现纸片在下落的过程中忽左忽右的飘,下落的路线不是直的,容易碰到课桌或其它的物体而改变路线。于是采用三个纸条组成的“纸锥”来替代原来的纸片。这样下落的时间可以通过秒表测出。
三、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规律和方法。
(3)锻炼做实验的动手能力。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测量纸片(改成“纸锥”)下落的速度这个实验利用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 。把纸片改成“纸锥”,主要考虑它在下落时由于下部的形状不同,空气的流速也不相同,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伯努利原理),会产生压力差,导致“纸锥”下落时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具体旋转的方向是由安装时的顺序决定的)。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在实验中由于没有米尺,这样也无法测量下落高度,这时可以利用同学的身高作为下落已知高度s,记录在实验表格。
(2)一位同学把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平放在自己的头顶,另一个同学按照这样的高度自由释放“纸锥”,同时开始记时,记下“纸锥”落地时所用的时间t,记录在实验表格。
(3)重复上述步骤2到5次。
(4)根据速度公式 计算出“纸锥”三次下落的速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六、实验所用器材:
“纸锥”一个,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只。
实验中使用的纸椎
七、实验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效果:施教效果很好,解决了原来所用纸片下落不稳、路线不是直线,路程无法测量的缺点,而且实验器材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学生感兴趣。
说明:在制作“纸锥”时需要用硬度不要太大、密度较小的纸张。可以选择高个子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的下落高度,这样可以增加下落时间,减小时间测量上的误差,但是会导致矮个子同学很难判断刻度尺是不是水平的;用矮个子同学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可以最大程度的使刻度尺保持水平,但是会使下落时间变短,这样测量的高度准确了,但是下落时间的测量误差会增大。这样的分析过程可以通过讨论完成。
二力合成与二力平衡的异同
浅谈对惯性理解的误区
《运动和力》单元检测题四(参考答案)
《运动与静止》学案设计
《力》的教学设计
力学习问答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三
《运动和力》基础达标(A卷)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要点
“频闪照片”的分析、计算、推理
研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装置改装
力学专项模拟测试题
活用双手,妙趣横生
拔河比赛取胜谋略
走和跑的力学解释
牛顿给我们的启示
《运动和力》单元检测题四
体育运动中“镁粉”的物理作用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二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雪崩之谜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惯性定律的建立过程
长度的特殊测量
动静之惑
巧用铅笔做物理实验
足球比赛场上的物理学
《西游记》拍摄中孙悟空真的能腾云驾雾吗?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