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4.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利用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状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国古代对地磁场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中的磁体及磁场是后面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的基础,通过实验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很难从直观的角度对磁场有感兴的认识。磁场在磁体周围是实际存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靠磁场来发生的,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我们借助于小磁针,来了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这是通过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的作用来反映磁场的,物理中有很多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的。为了形象的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可以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磁感线的引入是给磁场建立了模型,磁感线只是磁场的模型,所以磁感线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利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磁体的磁极处磁感线较密,并且磁感线不能相交,会出常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如条形磁体、U形磁体等。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三、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实例先了解生活中的磁现象,知道磁体对含铁、钴、镍等金属的物体有吸引力,古代的指南针、现代的各种磁卡磁带都是磁体的应用。利用条形磁体吸引铁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磁体的磁性分布是不均匀的,磁性较强的两端叫磁极,提出两个磁极是否相同的问题。通过实验发现,当磁体悬挂自由旋转时,磁体停留的方向都是相同的,提出磁体的N、S极,通过实验得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体间不接触,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提出磁场的猜想,如何验证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呢?可以通过磁场的性质来研究它,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有力的作用,在磁体的周围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磁体周围磁场的方向是有规律的,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为了研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可以在磁体周围撒一些铁粉,这些铁粉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观察铁粉的分布,为了形象的表示出磁场的分布及方向,引入磁感线的概念,根据铁粉的分布画出磁体的磁感线。最后思考指南针为什么指南?得出地球就是一个大的磁体,它的周围存在磁场,即地磁场,根据指南针的指向,判断地磁场的磁极。
四、教学资源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体(条形磁体、U形磁体、小磁针)、细线、铁架台、小磁针若干、地球仪、铁钉、回形针、铁粉、玻璃板、磁卡、磁带、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实物投影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景 (5分钟) |
播放极光的视频
古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种种猜测,直到近代,才有了科学的解释。极光的发生与地球的磁场有密切的关系。 |
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美丽的极光。知道极光与地球的磁场有关。 |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
引入新课 (5分钟) |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利用的是什么材料?
回忆小时候玩的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
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
学生思考回答:
司南就是现在的指南针,它主要是利用了磁铁。
磁铁能吸引铁。 |
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
新课内容(25分钟) |
磁现象
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现在人们利用这些磁性材料做成各种形状的磁体。
展示各种形状的磁体。
提问:磁体只能吸铁吗?
实验证明,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
学生利用磁铁靠近含铁及含铁的合金、回形针等,发现都能吸引。 |
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增强自豪感。 |
你们注意到磁体吸引回形针,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什么问题?
磁体中磁性最强的两个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呢?这些磁极相同吗?
转动小磁针,记录当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我们规定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
用一个磁体的两个磁极分别靠近小磁针的同一极。会看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磁极间有相互作用,那么被磁体吸引的硬币为什么也能吸引正面的硬币呢?(如图)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磁化。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磁化现象吗?磁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及危害吗? |
学生观察,发现回形针主要集中在磁体的两端。说明磁体的两端的磁性最强。
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学生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学生进行实验得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学生讨论:
被吸引的硬币也成了一个小磁体,它具有磁性,所以能吸引其他硬币。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磁化的应用及危害。如磁带的录音、利用钢针磁化做小磁针。还有银行卡不能靠近磁体、机械手表靠近磁体后走时不准等。 |
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会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 |
|
磁场
利用钓鱼线(学生不易看见)挂在两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力拉动,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如果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附近,它会发生偏转。磁针和磁体间并没有接触,怎么会有力的作用呢?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发生的,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的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我们就通过这种作用来研究磁场,在前面的学习中还有哪些利用了类似的方法? |
揭密弹簧测力计间是通过钓鱼线来作用的,那么磁体间也存在某种物质,使磁体间有相互作用。
学生回忆: 电流使电灯发光,空气流动形成的风等 |
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入磁场的概念。
强调物理方法,善于总结。 |
|
实验: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在中间放入一条形磁体,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并记录下来。
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白纸上记录的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那么磁体周围的磁场是如何分布的呢? |
学生进行实验,白纸上摆一些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均指南北,在中间放一条形磁体,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在白纸上记录小磁针的位置及N极的指向。 |
知道物理中会使用一些人为的规定使物理研究简便化。 |
|
磁感线
小磁针方向发生改变是由于受到磁体磁场的作用,在磁体周围放置的小磁针越多、越小,就能越清晰的看出磁场的分布。
演示实验:
在玻璃板上均匀的撒上一些铁屑,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然后轻敲玻璃板。
将一些小磁针放在铁屑排列的一条曲线上。
提出问题:小磁针所在位置就是磁场方向就是N极所指方向。有没有办法来形象、直观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磁感线。
利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画出U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练习:标出图中A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及磁体的磁极;画出图中的磁感线。
讨论:(1)磁场是实际存在的,磁体周围存在磁感线吗?
(2)为什么利用磁感线可以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
(3)磁感线会相交吗? |
学生观察实验:
铁屑有规则地排成一条条曲线。
现象:小磁针的N极指向一致沿着曲线的切线方向。
可以在磁场中沿着铁屑的痕迹画出曲线,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
学生画出条形磁体的磁感线。
学生完成练习题
学生讨论:
(1)磁场是实际存在的,磁体周围不存在磁感线。
(2)磁感线只是用来表示磁体周围磁场的假想曲线,利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体周围某一位置磁场只有一个方向,如果磁感线在此处相交,则该点就可以表示出两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所以磁感线不能相交。 |
结合实验,给磁场建立模型。
利用模型法研究磁体的磁场。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对磁场和磁感线的总结,加深对磁场的认识。 |
|
地磁场
阅读课本,思考: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北呢?它肯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谁对它施加了力呢?
(2)指南针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都能指南北,地球相当于一个大的条形磁体,你能根据指南针的方向来画出来地磁场的磁感线吗?
(3)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重合吗?这一发现最早是由谁记述的? |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地磁场”的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1)地球周围存在磁场,使指南针指南北。
(2)学生确定地磁场的磁极,画出地磁场的磁感线。
(3)地球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不重合,它们略有偏离,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 |
通过对指南针的分析、磁偏角的介绍,再次强化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
|
总结(5分钟) |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磁极间为什么有相互作用?如何形象的表示出磁体周围的磁场?
4.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拓展: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其中的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没有别的器材,你如何把它们区别开来。 |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主要学习了磁现象及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利用磁感线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4.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使指南针受到磁力作用而指南。 |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利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
作业布置 |
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
2.利用缝衣针、磁铁等器材自制指南针。 |
按要求完成。 |
知识巩固。 |
渤海中学九年级人教版13.1《弹力》导学案1【张建红】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2《核能》WORD教案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6.2《内能》WORD教案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6.2《内能》WORD教案3
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6.1《分子热运动》WORD教案8
渤海中学九年级人教版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导学案【张建红】
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6.1《分子热运动》WORD教案6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2《核能》WORD教案1
渤海中学九年级人教版13.3《摩擦力》导学案【张建红】
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6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6.5《能量的转化和守恒》WORD教案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2《核能》WORD教案2
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2《核能》WORD教案4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6.5《能量的转化和守恒》WORD教案7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3《功率》WORD教案7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2《核能》WORD教案7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2《核能》WORD教案3
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6.1《分子热运动》WORD教案4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6.1《分子热运动》WORD教案1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6.1《分子热运动》WORD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2《核能》WORD教案6
渤海中学九年级人教版13.2《重力》导学案【张建红】
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7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6.3《比热容》WORD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2《核能》WORD教案8
人教版物理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教案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