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热学复习注意点
一、本章知识要点
热传递
知道热传递发生的条件: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知道热传递发生的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一直继续到它们温度相同为止。
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传导:热从物体上的高温部分沿着物体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热传导。
对流:依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的方式叫对流。
热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热的现象叫热辐射。
知道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善于传热的物质叫热的良导体。如银、铜、铝、铁,不锈钢等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热的不良导体。如陶瓷、玻璃、石棉、橡胶、塑料,木头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除水银之外,液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所有气体也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知道热传导和对流的区别,热传导过程中,热是沿着物体传递的,而传导热的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流动;对流是靠物质的流动来传热的,因此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特有的传热方式。
知道热辐射的特点。物体表面颜色越深暗、越粗糙,它辐射热的本领越大;物体表面颜色越深暗、越粗糙,它吸收辐射热的本领也越大。
知道热传递的利用和防止。
热量
知道热量的概念。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标准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物体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跟温度的变化关系: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一个物体具有某一温度值,并不能说一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所以不能说成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多,也不能说同一温度下质量大的物体热量多,热量的多少只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才具有意义。
比较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方法:实验表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的种类有关,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物理学中常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相同时,升高温度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也多。
2、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也多。
3、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比热容
内能
二、本章重点难点
比热容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标准单位:焦 /(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是用热量、温度、质量三个物理量来定义的,即:C=。但又跟这三个物理量不成正比、反比关系。它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物体的体积、形状等均无关。因此测定比热容也是鉴别物质的方法之一。
会查比热容表。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一般不同,液体一般大于固体,金属最小。
会用热量计算公式:Q=Cm∆t
知道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对地球气候的意义。
内能
知道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是有关系的,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物体内能增大,反之,内能减小。物体体积变化会影响分子势能的变化,从而会引起物体内能的变化。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
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
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易混淆的概念
1、热传递究竟传递的是热量还是温度?
分析:有人认为高温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会降低,而低温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会升高,所以就认为它们之间传递的是温度。造成这个错误观念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温度升高或降低的真正原因是由于高温物体把热量传递出去后才会使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了热量才会使温度升高,所以它们之间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2、热传递是否可认为是冷的传递?
分析:夏天使用空调时有人说把门窗关紧是不要把冷传到外面去;又有人说夏天把冷饮放在保温包里是由于保温包不易将冷传出去,使冷饮不易熔化。其实冷是相对“热”这个概念来讲的,而在热学知识中是没有所谓“冷”这个概念的。夏天使用空调时把门窗关紧的目的是使室外的热不易传到室内,从而使室内保持低温。把冷饮放在保温包里,是使外面的热不易传给冷饮,从而使冷饮不易熔化。所热传递的概念是应该从“热”的传递上去理解而不应该从“冷”的传递上去理解。
3、“物体温度升高50℃”与“物体温度升高到50℃”是同样的意思吗?
分析:在运用热量计算公式进行物体吸热或放热时,应正确分析具体问题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特别注意和恰当的使用有关温度变化的用词:“原来的温度”,“后来的温度”,“升高了50℃”,“降低到50℃”,等等。
“温度升高50℃”,“温度升高了50℃”或“升高的温度是50℃”等都是反映温度变化量的不同说法。
“温度从10℃升高到50℃”,“温度从10℃加热到50℃”(或“降低到”,“冷却到”),它们都是温度这一物理量从初温变化到末温的几种不同说法。
温度“升高到”和“降低到”都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即末温。温度“升高了”和“降低了”都表示温度的变化。因此,“物体温度升高50℃”与“物体温度升高到50℃”是不同的意思。
四、易错题分析
例1:冬天穿棉衣会觉得暖和,是因为棉衣给人传来了热吗?
分析:棉衣是不会给人传来热的,穿棉衣所以觉得暖和,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棉衣是热的不良导体,棉衣的纤维中充满了不流动的空气,空气不善于传导热,加上空气不流动,对流又不容易产生,所以棉衣尽可能减少了热传递的发生,有效地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 因而使人觉得暖和。
例2:有同学说:“物体温度高的时候比温度低的时候含有的热量多。”这种说法对吗?
分析:这种说法不对。所谓热量是指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量的概念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定义出来的,所以热量是与热传递相关的物理量,而温度的高低只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离开物体温度的改变去谈热量的多少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说:“这个物体含有热量,这个物体热量多,那个物体热量少”等,都是错误的说法。
例3:两个物体都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多的物体升高的温度一定多些吗?
分析:这种说法不对。因为物体温度升高的多少不仅与物体吸收的热量多少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和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有关,现在后两个条件不知道,所以无法下结论。
五、典型题分析
例1: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物体和木板,感到金属物体比木板冷,为什么?
解:长时间放在室外的金属物体和木板的温度是一样的,并且都比人的体温低得多。当手摸金属物体时,由于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它很快地把手上的热沿金属传导开去,使手的温度下降,所以感觉冷;而木板是热的不良导体,手上的热不易被木板传导开去,手的温度下降很少,所以手的感觉不如摸金属物体那么冷。
例2:现在建造的房子窗玻璃为什么做成双层的?
在冬天,室外气温较低,为了保证室内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房间应该有良好的保暖功能。夏天,室外气温较高,为了保证室内温度不会生得太高,房间应该有良好的隔热功能。房间玻璃做成双层后,在两块玻璃之间有不流动的空气,玻璃和不流动的空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很好地防止房间内热的散失,也能很好地防止外界的热传导到室内,以保持房间内比较舒适的温度,因此现在建造的房子窗玻璃做成双层的。
例3:严冬,即使河面结了很厚一层冰,河底的水温为什么仍保持在4°C左右?
在冬天,冷空气使上层河水冷却,形成对流,结果使全部河水不断地降温,但是这个过程进行到河水的温度等于4°C时为止。以后,由于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冷到4°C以下的水的体积反而膨胀,密度变小,因此不会下沉,对流就不能继续进行,而水又是热的不良导体,传导进行得很慢,故即使河面结了一层很厚的冰,河底的水温仍保持在4°C左右。
例4:加热一壶水的过程中是怎样利用热传递的?
要加热一壶水就要尽可能利用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水壶用不锈钢或铝等金属制成,它们都是热的良导体。把金属制成的水壶放在炉子上,炉火放出的热量通过热辐射、对流和热传导传给壶底,使壶底的温度升高,通过热传导,热从壶底外表面传到壶底内表面,再通过热传导,热从壶底的内表面传到壶内靠近底部的水,使这部分水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上部密度较大的冷水流下来,形成水了对流,最后整壶水变热。
例5:冬天为了使手暖和,经常采用口对手呵气和搓动双手的方法。上述两种做法各属于用什么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采用口对手呵气则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而搓动双手则是采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例6:温度相同的甲、乙两铁块,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如果它们分别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甲、乙两铁块哪个温度较高?
解:首先“温度相同的甲、乙两铁块”中的温度是指的初温,即初温相同;两铁块是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即质量不等。“分别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即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在热量和比热容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变化与质量成反比,现在m甲>m乙,所以(t甲-t0)<(t乙-t0),故得出t乙>t甲的结论。
例7:把两个质量相同的钢球加热到同样的温度,然后将它们投入盛有水和煤油的杯子里,已知水和煤油原来的温度相同,质量也相同,假定两钢球在降温的过程中放出相同的热量,并全部被液体所吸收,问哪一杯子里的液体温度升得更高一些?
解:因为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两钢球在降温的过程中放出相同的热量,即两液体吸收了相同的热量,而两液体的质量又相等,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而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煤油的温度升得高一些。
例8:我国西部地区的白天与夜里的温差为什么很大?
解:人们用“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象地反映我国西部地区的气温特征。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奇特的现象呢?我国西部地区干燥少水,干泥土的比热容相对于水来说是很小的,如果质量相同的干泥土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要比干泥土多得多,也就是说,如果质量相同的干泥土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干泥土升高的温度比水大得多,所以同样的光照(与沿海地区相比)下,西部地区温度上升快,到了中午,气温会很高,到了夜晚,放出热量后,地面温度下降也很快,气温会很低。形成了“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奇特现象。
例9:把温度都是100℃,质量相等的铝块、铜块和铁块投入到同一容器的冷水中,当水温不再升高时,这三个物体放出的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已知C铝>C铁>C铜)
解:这三个物体的温度都是100℃,即初温相同,投入到同一容器的冷水中,当水温不再升高时,即它们的末温相同,那么它们的温度的变化量也就相同,它们的质量又相同,那么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比热容成正比,因为C铝>C铁>C铜,故铝块放出的热量最多,铜块放出的热量最少。
例10: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了相同的热量,降低了相同的温度,那么( )
(A) 质量大的金属块,其比热容较大 (B) 质量大的金属块,其比热容较小
(C) 两金属块比热容相同 (D) 两金属块比热容大小无法确定
解:当两金属块放出了相同的热量和降低了相同的温度的情况下,其质量与比热容的大小成反比,即物质的比热越小,物体的质量越大,故该题应选(B)。
例11:一个铜球和一个铝球(C铜
(A) 热由铜球传给铝球 (B) 热由铝球传给铜球
(C) 温度由铜球传给铝球 (D) 铜球和铝球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解:首先“两球的温度相同”中的温度是指的初温,即初温t0相同;两球的质量相同,以及吸收的热量也相同,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因为C铜
例12: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
(A) 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B)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C) 不同质量的同物种质组成的物体,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D) 以上说法都可以。
解:若要反映物体放出的热量多少跟物质种类是否有关,则应该使物体的质量和降低的温度相同,即控制物体质量和降低的温度,研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的关系。因此以上能反映物体放出的热量多少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A)选项。而以上的(B)选项则能反映物体放出的热量与物体降低的温度的关系;(C)选项能反映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例14: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温度从15℃升高到6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解:Q吸=C水m∆t=4.2×103焦 /(千克∙℃)×5千克×(60℃-15℃) =9.45×105焦
所需吸收的热量为:9.45×105焦。
例15:把500克的水加热到80℃,它吸收了4.2×104焦的热量,问水原来的温度是多少?已知C水=4.2×103焦 /(千克∙℃)
解:根据 Q吸=C水m(t2-t1)
即:4.2×104焦=4.2×103焦 /(千克∙℃)×0.5千克×(80℃- t1)
解得: t1=60℃
即:水原来的温度为60℃
人教版物理九年《压强》ppt课件1
人教版物理九年《密度》ppt课件1
人教版物理九年《运动和力》(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FLASH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动能和势能》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动能和势能》ppt课件1
人教版物理九年《宇宙和微观世界》(探索微观世界)FLASH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力和机械》(摩擦(3))FLASH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压强》ppt课件2
人教版物理九年《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核聚变)FLASH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机械能》(功)FLASH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功》ppt课件5
人教版物理九年《力和机械》(静摩擦力的方向)FLASH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力和机械》(杠杆(1))FLASH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压强和浮力》(物体的沉浮)FLASH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大气压强》ppt说课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运动和力》(力的作用点)FLASH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功率》ppt课件1
人教版物理九年《热和能》(做功和内能的改变(2))flash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二力平衡》ppt课件3
人教版物理九年《大气压强》ppt课件2
人教版物理九年《二力平衡》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功率》ppt课件2
人教版物理九年《杠杆》ppt课件2
人教版物理九年《运动和力》(物体的惯性)
人教版物理九年《压强》(第1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密度》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其他简单机械》ppt课件1
人教版物理九年《大气压强》ppt课件3
人教版物理九年《二力平衡》ppt课件1
人教版物理九年《二力平衡》ppt课件4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