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保温瓶保温的秘密:1)用锡纸和白纸分别包紧两支温度计的头;2)把两支温度计放在距台灯相等的距离;3)过一会儿,会发现包锡纸的那支温度计温度显示稍低些。解谜:因锡箔的表面光滑,能把灯泡辐射的热量反射出去,使热量无法传递到温度计上,这就是两个温度计显示温度不同的原因,也是保温瓶的瓶胆镀上水银的道理所在。
27.弯曲的水:1)打开水龙头,让水流细细地流淌;2)使劲用化妆棉纸摩擦吸管;3)把它迅速接近水流,水流就会被吸管吸引而变得弯曲。解谜:这是一个利用静电原理的小实验,被使劲摩擦后而带有负电荷的吸管,接近细长的水流时,水中的正电荷被吸管吸引了,所以会出现弯度的水流。
28.水能吸水:1)在注射器里灌满水,把橡皮套在注射器上;2)针头与胶管垂直,扎入胶管壁,停在胶管中间,针尖的斜口朝前;3)针头插入蓝墨水中,推动注射器活杆,由橡胶管中喷出的是蓝水。解谜:推动注射器后,胶管里的水流动加快,快速流动的水的压强比静止的水的压强要小。外界的大气压就把原本静止的蓝墨水压进胶管里了,看起来好像是被竖直吸了上去。
29.自制冰花:1)把玻璃片放在热水盆旁,直到水汽沾满玻璃;2)把玻璃片放入冰箱,几分钟后,拿出玻璃片;3)玻璃片结了层白色的冰花。解谜:当玻璃外面的气温低于 0℃时,房间内的水汽一遇到玻璃的低温就凝结成冰,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冰花。先让玻璃靠近热水,使它上面附着水汽,再放进冰箱,让玻璃上的水汽遇冷而迅速凝结成冰,就是按照冰花形成的原理来制作的。
30.自制冰棍:1)把纸杯中注入果汁,再插入一根筷子;2)把冰与盐按8:2的比例放入碗中搅拌;3)将装有果汁的杯子装入冰中;4)果汁凝固后就制成冰棍啦!解谜:冰与盐混合后,可以达到最低温度零下20℃,这与常用制冷设备的温度是一样的。
31.自制汽水:1)加入1/4的凉开水.5勺糖.1/2勺苏打;2)等糖和苏打溶化后,放一勺柠檬然后拧紧瓶盖,充分摇光饮料瓶,放在冰箱里一段时间;3)哇,汽水制成了。解谜:我们在超市买的汽水主要成分是苏打和柠檬酸,汽水冒气的原因主要是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我们用苏打和柠檬酸就可以制成一模一样的吱吱冒气的汽水。
32.糖果溶化的速度:1)把两块糖用线栓起来;2)在手中调整线的长度,使A比B短;3)把C糖扔入一杯水中,在另外两杯水里,A悬在水面,B悬在水中;4)A完全溶解了,B溶化的速度第二,C才溶化了一小部分。解谜:糖块在水中的位置越低,溶化速度越慢;糖块吊得越高,溶化速度就越快。因为糖在水中的溶解主要靠对流。沉入水底的糖溶化后,形成密度比较大的糖溶液,令水的对流减慢。而吊在水面的糖,由于糖水比清水重,糖水下沉,清水上升,形成对流。糖的位置越高,水对流的范围越大,糖就越容易溶化。
33.恰浮瓶中央:1)在水中加食盐使之变成淡盐水;2)沿着玻璃杯的边慢慢注入清水,使水和盐水恰好分成两层;3)放入鸡蛋,鸡蛋怎么也沉不下去了。解谜:这是利用了鸡蛋.水.盐水比重不同的原理,鸡蛋的比重大于水,却比食盐水小,因此它就在水和食盐水的分界线上静止住了。
34.鱼在热水中捞:1)把小鱼放入注满水的试管里;2)加热试管上端;3)水沸腾了,可鱼仍然自由自在地游动着。解谜:水在加热后,热是向上传递的,因此试管上方的水虽然沸腾了,却不影响下方的水,鱼依然能够存活。
35.自制防雾眼镜:1)在干净的玻璃片中间涂一层薄薄的洗涤剂;2)把涂有洗涤剂的玻璃片上一面朝下,放在盛有开水的暖瓶口上方;3)几秒钟后,没有涂洗涤剂的一部分布满水珠,所以在眼镜上涂上薄薄的洗涤剂,你就不会为眼镜“起雾”而烦恼了。解谜:水蒸气遇冷会在玻璃片上凝结成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成半球形或球形,使光线散射,所以视觉效果就不清楚了。洗涤剂能减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蒸气不能凝结成小水珠,只是紧贴玻璃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所以玻璃片看上去仍是透明的。
36.油里的冰块:1)先把一个冰块放入半杯冷水中,再把另一个冰块放入半杯油中;2)我们会发现,水杯中的冰块是浮着的,而油杯中的冰块是沉入杯底的。解谜:就密度而言,冰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冰块可以浮在水面上,但冰的密度比油的密度要大,冰块就下沉了。
37.冰块融化的温度:1)在两个杯子里倒入等量的凉水,把两个冰块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2)拿小木棍把其中一个冰块压到杯底,不让它浮上来;3)10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个杯子里的水温,会发现冰块浮在表面上的那杯水温度要低一些。解谜:冰块溶化吸收热量,这使得它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冷空气带走水的热量,也使水温降了下来,所以浮出的.与空气有接触的冰块令人降温快。而当冰块被压在杯底时,受冷的只是杯子和冰块相接的那部分水,这就使水温降低得慢一些。
38.不听话的纸条:1)用剪刀把纸裁成30厘米长,5厘米宽的纸条;2)拿着纸条放在下嘴唇处,用力吹气,使气流向你脚尖的方向;3)任你怎么吹,纸条不但不下垂,反而倒卷上来,直冲着你的鼻子。解谜:对着纸条吹气的时候,从纸上方冲出的气流的速度比较快,就降低了纸上方空气的压力。这时,纸下方的大气压力相对大于纸上方的空气压力,就把纸条向上推,所以它会倒冲上来。
39.飞起来的热气球:1)用细铁丝圈成一个跟塑料袋口大小相同的环,铁环中间要做成一个尖突起;2)用透明胶把铁环粘在塑料袋开口处,塑料袋要把铁环裹在内侧,中间的尖突起要朝向袋子里面;3)用棉花沾上少许煤油,固定在尖突起上,用火点燃;4)塑料袋慢慢变鼓,哇,飞起来了。解谜:气球飞起来是因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对流缘故,塑料袋中的空气被持续加热,体积变大,重量变轻,最终飞向天空。
40.扎不爆的气球:1)气球吹大后,用绳系好口;2)取一小块透明胶带,贴在气球上;3)用针在贴着透明胶的地方扎气球;4)气球没有发生爆裂声,像漏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瘪下去。解谜:气球被扎破后,溢出的空气会造成一股压力,如果不贴透明胶,肯定会发出很大的爆裂声。而透明胶比较坚固,它可以阻挡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爆,防爆车胎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1.停在漏斗里的果汁:1)把漏斗插在玻璃瓶上,用橡皮泥粘住漏斗和瓶口外部连接的地方,使它们连成整体,中间不能进空气;2)向漏斗里倒一些果汁,果汁并不会像通常那样顺畅地流下去;3)开始只有少量滴入玻璃瓶,剩余果汁则全部停在了漏斗里不动。解谜:玻璃瓶里充满空气,当注入果汁时,漏斗柄里外都被堵住不透气了。瓶里的空气受困而没有出路,也没有多余的空间容纳果汁进入,果汁就被空气顶住了,在漏斗里变成了悬空状态,如果把堵在瓶口外面的橡皮泥戳开一个小洞,让瓶里的空气跑出来,果汁就能照常流进玻璃瓶里去了。
42.测量空气比例:1)在大瓶上画上十等分的刻度;2)在盘中加蓝墨水并把蜡烛放好;3)点燃蜡烛,扣上大瓶子,火焰慢慢变小;4)火焰熄灭后,盘中的水开始进入瓶中,瓶中水的位置会高出盘子,占瓶子体积的1/5。解谜:当玻璃瓶倒扣在装水的盘子里,玻璃瓶中的空气与外界隔绝了。蜡烛在瓶内燃烧,最后耗尽了里面的全部氧气,这时蜡烛熄灭。蜡烛燃烧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可以溶于水的,这样,原本属于氧气的部分在瓶中空了出来,瓶外大气压作用使瓶内的水上升,显示的就是氧气的比例。因为氧气的体积占了空气20%的比例,所以瓶子外面被压入瓶中的水就大约占整个瓶子体积的1/5。
43.在墙上转动的吸管:1)用纸包上吸管,上下反复撸几下;2)将吸管接近墙面;3)吸管在墙上滚下来了。解谜:这是利用了摩擦吸管产生静电的原理,吸管在带电的状态下贴近墙壁,墙壁上会产生正电荷,墙壁对吸管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使吸管贴在墙壁上滚下来了。
44.自动沉浮的纽扣:1)倒大半杯碳酸汽水;2)将纽扣投进汽水里,慢慢沉低;3)静置两分钟,纽扣浮上来了;4)纽扣开始自动沉浮了。解谜:纽扣进到汽水里,碳酸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马上聚集到它表面,这个浮力会慢慢积累到足以抬起纽扣的重量,于是纽扣就好像自动浮出水面了。当到达水面后,二氧化碳挥发到空气中去,纽扣受到的浮力减小,它又会沉入杯底,因为二氧化碳的聚集与挥发在循环,上面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只要你掌握好纽扣上下的时间,便会像变魔术一样主宰纽扣的沉浮。
45.模拟的捞沉船:1)大盆里盛半盆水,将铝箔捏成小船的样子;2)小矿泉水瓶中装满水,放进大盆后,在瓶上扎几个孔。用线绳把“铝船”和小矿泉水瓶绑在一起;3)把塑料管一端套在矿泉水瓶口上,另一端放在盆外,用嘴对着塑料管口吹气,可以看到矿泉水瓶中的水会从扎了小孔的地方冒出来;4)瓶子慢慢被吹进去的气体充满,最后带着“铝船”浮出水面。解谜:这其实就是模拟打捞沉船的原理,小矿泉水瓶装满水沉底后,像一个打捞起重装置,把它和“船”连在一起,通过送入气体而排出瓶里的水。这样,瓶子受到的浮力就大于它本身重量与“船”重量的总和了。所以,矿泉水瓶最终能带着“船”一同浮上来。当然,我们用的这些装置比实际打捞时的简单得多。
46.铅笔尖刺穿装水塑料袋:1)塑料袋中注入水,用手攥住袋口;2)朝着袋子,猛扎进去一支削得尖尖的铅笔;3)铅笔刺中了袋子,水一点都没有漏出来,再扎三四支铅笔都没问题。解谜:塑料袋子被铅笔突然刺中,产生了一种摩擦热,被刺进去的塑料部分收缩起来,而紧紧裹住铅笔,密不透气,所以水流不出来。
47.漫画书的瞬间合体:1)把两本漫画书每隔3-5页交插在一起,最后,两本书组合成一体,复合部分大约有1/3;2)手持两本书的两端往外拉伸,无论使多大的力气,两本书紧紧地咬合在一起不能分离。解谜:这是利用摩擦力的原理。书页如果卷曲了或杂乱地相互插入,就不会很好地咬合住。同样原理也可运用于手帕。
48.模仿伽利略:1)首先要两手分别握着铁球和玻璃球,站在凳子上;2)听我的口令;3)结果是两个球同时落在地面上。解谜:如果你觉得同体积的铁球比玻璃球重,所以它会先落地,那你就错了。很久以前的人们也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从等高处落下时,重的物体会落得快些,直到伽利略在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上证实了“自由落体定律”,人们才明确知道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49.抗震药瓶:1)三个药瓶,一个空着,另一个加入一半的沙子,第三个加满沙子;2)拧紧盖,三个药瓶并排立在书上,将书倾斜一定角度或稍加晃动;3)我们会发现最先倒的是装满整瓶沙子的最不容易倒下。解谜:三个药瓶与书接触的底面积相同,但重心越低的就越能保持稳定。半瓶沙子重心偏低,不容易因外力而倒下,装满沙子的与空的药瓶重心都在中间位置,相对容易倒下。
50.火柴拱桥:1)拿出5根火柴,在桌面上摆出一个拱形,点燃蜡烛后,用滴落的蜡油粘在每两根火柴之间的连接处,可以在拱形两面都滴蜡油,尽量接得牢固;2)把“火柴拱桥”立起,桥两端用橡皮泥固定在桌面上,用细线绑几个火柴盒,挂到拱形最高点;3)再制作一个直线形的火柴桥,同样进行试验,会发现它没有“火柴拱桥”那么能承重。解谜:与直线结构相比,曲拱结构承受外力的能力更强,这是因为曲拱形结构可以把外界的压力向两边分散开去,使自身的坚固性更大,修建拱桥也是遵循着这样的道理。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1《压强》PPT课件6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1《压强》PPT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课件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6《浮力的应用》PPT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5《浮力》PPT课件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5《浮力》PPT课件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6《浮力的应用》PPT课件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6《浮力的应用》PPT课件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5《浮力》PPT课件6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3《摩擦力》PPT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4《动能和势能》PPT课件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1《压强》PPT课件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1《压强》PPT课件7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课件4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2《重力》PPT课件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4《动能和势能》PPT课件7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5《机械能及其转化》PPT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5《浮力》PPT课件4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4《动能和势能》PPT课件9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课件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5《机械能及其转化》PPT课件4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5《浮力》PPT课件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1《压强》PPT课件9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1《压强》PPT课件4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1《压强》PPT课件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3《摩擦力》PPT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1《压强》PPT课件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1《压强》PPT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5《浮力》PPT课件7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