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是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之一,而直线运动是学习力学的重要基础。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关于运动的描述(第一章)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二章)涉及的概念较多,知识又抽象。本演示板(图1)可用来形象地演示“运动的描述”中的相关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研究”中的相关物理知识。
一、制作方法
1.1坐标框
用长木板或木方做成内侧长60cm、宽50cm的坐标框(如图1),在框的内侧标上坐标线、方向(箭头)和单位。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速度v,在左右两侧的木框上7.5cm、22.5cm、37.5cm处钻上小孔(或在后面相应位置上用铁丝做成羊角圈),孔或圈的大小以刚好穿过8号铁丝为宜。
1.2演示块
演示块有两种规格,一是矩形,规格为长20cm,,宽15cm,共三块。(图2),二是三角形,规格为长20 cm、宽15 cm共二块(图3)。在所有演示块的边缘上涂上黑色,并在矩形演示块背面的对角线和三角形演示块的中位线的中点上拧上带圈的木螺丝(也可用铁丝做一个羊角圈固定上).
1.3组装
用8号铁丝把做好的矩形演示块和三角形演示块按图1组装好,演示块在铁丝上滑动要自如。最后把适当长的细线固定在木框上横梁的两端,以方便挂在黑板上。
二、使用方法
2.1演示坐标系(略)
2.2演示时刻和时间间隔(略)
2.3演示路程和位移
把最下面的两个矩形演示块滑动到右面如图5。一物体从A运动到B,可以沿着A-a-b-c-f-B、A-a-f-B、A-a-b-c-d-e-f-B、A-B等多种走法,但位置的变动是相同的。把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叫路程,物体(质点)位置变化叫位移(有向线段AB)。
2.4演示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略)
2.5演示坐标与坐标变化量(略)
2.6演示加速度
如图6,加速度(a)是速度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变化量的比值。用公式表示:a=⊿v/⊿t.
2.7演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图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于是直线,无论△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v/△t都是一样的,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象这样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由分析可知,梯形0ABC的面积代表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0(此时速度是v0)到t(此时速度是v)这段时间间隔的位移(图8)。这个面积可用割补法,可直接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梯形面积S=(OC+AB)×OA×1/2,把面积及各条线段换成所代表的物理量,上式变成x=(v0+vt)t×1/2.
三、装置特点
该演示板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直观形象等特点。
人教版高一物理加速度练习题(上册)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功率》知识点归纳
粤教版高一物理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必备重点上册
粤教版高一物理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必备重点上册
人教版高二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题(上册)
高中高二年级暑假物理作业本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物理电流的热效应练习题(上册)
中考物理总复习电学版块之串并联电路的四种识别方法
人教版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练习题(上册)
粤教版高一物理时间位移必备重点上册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第3节 声的利用》
2016物理高二年级暑假作业练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题(上册)
2016高一年级物理暑假作业本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精编选(人教版)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人教版初三物理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沪科版初三物理上册第一章习题阿基米德原理练习题
初二物理课后习题测试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课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
2016高二物理学科暑假作业练习
粤教版高一物理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必备重点上册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上《物态变化 温度册》练习题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功》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二年级暑假作业练习2016
人教版高二物理电流和电源练习题(上册)
欧洲对撞机科学家试图找出一种潜在新粒子
粤教版高一物理物体运动的速度必备重点上册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