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上和教育界对如何落实减负有着激烈的探讨。作为一位初中物理教师,我就从学物理的角度来谈谈如何让物理课减负。物理难学已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学生普遍感到思想负担较重,怎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每一个45分钟高效利用。在减负的同时要保证质量,那么,减负必须增效。我觉得“要想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使课堂教学成了有效的教学过程,学生就能高效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益,这就是最实际的减负。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物理教学,使之成为有效教学,就得脚踏实地。有效教学过程可以有多种描写方式,比如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杜威的“暗示―问题―假设―推理―用行动检验假设”等等。我却更愿意从“备课”、“指导”和“激励”三个关键性教学行为来谈谈如何优化物理教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真正的减负。
一、有效“备课”
“备课”又被称为“教学设计”。所谓“设计”,意在“设”想和“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我们要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对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和需要、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等统筹兼顾。
1.优化“备课”的三种计划
在每一学期开始时,我们应该制定长期计划,长期计划也叫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它往往是针对长达一学期,甚至长达一学年的课程教学。它可以将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合理地安排到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使我们在整体上有个规划,做到心中有数。相对于长期计划而言,单元计划是更具细节性的计划,它可以将相互隔离的课时统一起来,让学生对整章知识之间有个整体的认知,不会由于知识太独立而感到困惑、焦虑。要使单元计划顺利实施,需要把单元计划分解为一个个富有内在联系的“课时计划”,它大致规定了每一堂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社会需要,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培养,又要有能力培养,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能激励学生热情地学习。例如:《磁生电》一节,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不仅让学生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法拉第坚信电与磁的密切联系,最终经过10年的试验才找到了这个条件,激发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发展的道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备课时不仅要处理好某个课时的内容安排,更要考虑各个课时之间的联系,某个课时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本年段乃至整个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习的个体差异,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必须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例如:《能源革命》一节,若利用多媒体适当介绍世界上其它国家在利用各种能源上的发展,介绍我国正在建设中的三峡电站、广东大亚湾和浙江秦山核电站的有关情况,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对能源利用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这样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
“教学目标”设定之后,教师需要大致确定用何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些预定的目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例如:《磁生电》一节学生较难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以及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跟那些因素有关,因此在教学中可采取分组实验方法,每三人一组,每组备有:蹄形磁铁一个,硬金属导线一根,导线若干,灵敏电流表一个,并利用多媒体投影注意要点。学生亲身体验的结果,印象深刻。
二、有效“指导”
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应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
1.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讲授也是必需的。清晰有效的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讲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我们可以考虑加涅等人所建议的“教学事件”,包括创设情境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以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在引入时,设计一个学生体验的实验,让一个学生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向下大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学生惊讶地发现乒乓球竟然不会掉下。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强烈学下去的兴趣。
2.有效“提问”与“倾听”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着“互动”的、“对话”的教学。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有效的提问应该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而且要使问题有恰当的难度,多提一些应用型的问题,它能激发多种多样的回答。
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要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倾听”过程中要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当面对错误答案时,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必要时,还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有效“激励”
很多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课堂里的“师生互动”,并把它作为现代有效教学的关键。研究“师生互动”模式的目的在于辨别哪些教师行为能够促成有效的学习行为。而在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1.热情
“热情”的教师要对学生热心,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教师还要对自己的专业“执着”、“投入”,并以自己的“执着”和“投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2.期望
只有期望学生成功并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可能使成功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师期望学生成功则会带来更大的投入,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积极态度和努力行为也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把教师的期望内化为自己的期望,从而增强自信心,加大努力,获得成功。
3.可信任感
只有让学生感到“值得依赖”的教师,才有助于帮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教师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诚如德国学者林德所言“真正能教导学生的就是教师的人格,而不是所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地增长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总之,优化物理教学,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随着有效物理教学的实现,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物理难学”也将成为历史,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真正的减负也必将实现。
熔化和凝固课件5
交变电流同步检测6
交变电流同步检测9
电容器 电容教案
2018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3
静电场同步检测1
2018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2
熔化和凝固课件6
静电场同步检测3
熔化和凝固课件10
电磁感应基本问题分析导学案
电场能的性质导学案
交变电流同步检测2
电场能的性质的描述导学案
2018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5
电场能的性质学案
熔化和凝固课件8
静电场同步检测6
力的合成学案3
2018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4
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导学案
交变电流同步检测8
熔化和凝固课件9
熔化和凝固课件11
2018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7
2018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6
2018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0
熔化和凝固课件7
2018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8
2018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