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有些青年教师向一位特级教师请教:你为什么在那么忙的情况下能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不但书教得好,而又发表那么多论文,获得了那么多的科研成果?这位特级教师说:“我受益于多读、多思、多做、多写。读是积累,思是加工,做是实践,写是总结。是读、思、做、写相得益彰,帮助了我一臂之力。”可以说,反思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撰写教学论文、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和课题报告;而学科教学论文写作能力更是促进物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提高学科教学技能的同时,培养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十分的必要。
一、撰写物理教学论文的现实意义
物理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经验与实践相互作用的教育活动,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教学实践的检验,可以不断的丰富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看,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应当掌握学科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要领,能够及时总结个人教学经验,努力撰写出一定质量的学科论文,这样才算是教学研究的完成。与此同时,物理教师撰写学科教学论文也是工作(职业)的表现,通过教学论文的发表与物理同行进行专业沟通。因此,撰写物理教学论文对于物理教师专业成长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可以促进工作反思,升华理论。撰写学科教学论文可以帮助物理教师对自己过去工作深层次思考,有助于提高科研能力;魏书生、李吉林、邱学华等特级教师,不仅教学实践效果好,更注意不断总结,撰写论文,发表专著,这也是他们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二是可以促进同行、同事切磋交流,共同进步。一位哲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
三是可以训练思维,培养教科研能力。善教也要能善写,经常撰写论文,可以催进个人思考问题,提高个人分析、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结合实际去写,就逼着自己去看更多的书,在实践与写作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再认识,又养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习惯。我不仅写文章,而且写思想日记,工作日记,学习笔记,这些积累是读写结合,确实能提高自学效率。”
如果教师具备了学科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并不断提高写作水平,那么,这样的教师将有利于向学者型和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二、物理教学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的病因及诊断
由于教师撰写论文容易受到经验的影响,同时缺乏一定得学科理论素养,论文撰写常常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1:为“写”而“写”,视“研”为“写”
诊断:有些教师不“研”而“写”,把研究与工作脱节,把研究与解决问题脱节,把一般的体会、工作总结、简单的“浅谈”都当成研究论文,使论文失去原有的价值,造成论文贬值,助长学术腐败。
问题2:“穿鞋带帽”的“理论联系实践”
诊断:一些教师喜欢在一些文章的开头冠于“理论化”的流行术语,或者在末尾来一个跟形势的结语,从而造成术语与实践没有内在的关联;有些教师将具体而微的实际操作戴上一个大大的帽子,穿上一双大大的鞋子,诸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等等让教育论文头重脚轻成为怪胎。 还有些教师在表述自己的“经验事实” 原本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是具体的、个人化的、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但教师在写“经验总结”型教育论文时,往往为了提高文章理论水平将“总结”转换为一种“概括”,基本没有了“经验事实”,没有了“问题解决”,而只剩下一堆似是而非的教育“大道理”。缺乏了丰富的事实依据和教育的情境。尤其是,在写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时出现此类问题。
问题3:从“概念”到“概念”的纯理论说教
诊断:不少教师未能充分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善于对前人的成果做出批判性思考,文献综述缺乏条理性。论文对基础教育研究都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概念运动” ,“曲高和寡” ,让人望而生畏,对基础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空发议论者居多。这样的教育论文中涉及的概念太多也太大,许多读起来全文只见对别人观点、理论的简单大“拼合”,而没有通过作者自己大脑深加工的新见解、新思考、新观点。这些文章一般缺乏事实依据,比较空洞,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教师看了很少能得到有效的启发和经验借鉴。
问题4:平铺直叙的记录过程而缺乏理性的思辨
诊断:有些教师写物理教育案例或教育个案,仅仅是简单的操作记录,这是另一种极端──要么是开展活动的记录,要么只是一篇类似教案的东西。还有的教师容易把解题方法和教育随笔当成论文。其实,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物理教育案例是一个介绍特定教育组织内部事情的故事,它描述一个有价值的有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其中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景与气氛。物理教育案例或教育个案的价值在于可靠地概括事实,在于从各种表面的全部的教育事实的总和中,清晰地描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并揭示物理教学关键事件中蕴含规律,这样的物理案例才有典型性、教育性和启发性。
问题5:虚假研究,抄袭、剽窃,不注意文体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诊断:出现虚假研究的现象,一般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相关教师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希望走捷径,有的凭空想象,编造研究材料和研究数据,有的直接抄袭、剽窃,忽视研究过程。因为虚假研究是缺乏事实根据,一般这类文章在写作是也就容易就事论事,缺少新意,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的分析,有事因为缺少研究和学习,出现一些文章格式上最起码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错误,有违反科学的错误。
三、物理教学论文的基本分类及选题
1.基本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和维度,论文的分类也不相同。一般,教学论文从结构和表述形式上看,教学论文分为理论阐述式、研究报告式(文献报告式 调查报告式)、实验报告式、经验总结式和个案案例式几类。从研究方法看,教研论文形式分为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应用性研究论文和开发性研究论文三类。如果从论文的内容属性看,教学论文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教材教法研究类。比如一些论文题目:充分探掘“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功能,浅谈初中生物理学科科学方法的有序培养,浅析电磁场中原子核衰变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的CAI软件的教学设计,中学物理研究性课题的设计与实践。
二是理论研究、专题研究。比如一些论文题目: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的研究,物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浅议范例教学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三是中高考研究类。比如:×××年高考理科压轴题赏析,中考物理开放性试题的十大类型及答题指导等。
四是习题研究类。比如:信号转类综合题例析,物理数据信息类中考试题特征及分类评析,极端假设法巧解初中杠杆平衡问题。
五是实验教学类。比如:自制微弱直流电流检测器,对磁极相互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对“简谐振动”实验的改进,巧用白炽灯演示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类。比如:利用EXCEL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中数据处理,CAI在物理复习课中运用时机的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七是心理及心理健康教育。比如: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与矫正,多媒体教学中的心理学规律及应用。
2.论文选题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指出:论文的选题和形成,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确定了一个好的论文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论文选题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选题:一是课堂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和难题。二是教育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三是从教师自身阶段性的成功、失败经验的总结、反思中提升;四是从他人课题研究成果中提炼;五是从各种文献资料中筛选挖掘。六是从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上。七是国内外教育改革信息热点和前沿中寻找问题。
那么如何保证论文课题如何产生?要坚持“四个多”;多看看:经常看看本学科教研杂志、书籍;上网浏览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多反思:对日常教学中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同事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解决,或解决的非同寻常的思路、方法。多迁移:经常浏览非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期刊,了解其他学科研究的领域重点、热点,思考与本学科有什么相通或可以借鉴的地方。多积累:阶段性的课题研究成果、个人教学经验的积累,到了系统化、条理化、理论化的时机。多写写:坚持写“课后笔记”,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因为,学生很多智慧性的问题会在课堂教学中灵光一闪,很多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的教学机智也稍纵即逝,教学中遇到一些疑难如果不能及时,及时反思,就会丧失一次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机会。
四、物理教学论文写作过程与要领
通过针对性的专业指导,能撰写出高质量的学科教学论文。科研论文构思、形成和发表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如下过程:选题和构思、预实验和初步设想、实验研究和结果分析、根据结果调整课题设计和构思、整理数据、撰写论文、修改、补充数据、投稿、发表等过程。
一般在论文写作前,必须要广泛收集与选题相关的资料。俗话说,广采百花酿佳蜜。占有资料是写好高质量论文的前提条件。因为通过收集资料,可以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了解自己写作重点,同时,还可以根据已有研究启发自己的写作思路。因此,论文选题确定后,要注意广集备料。收集、查找资料的途径:①从报刊、书籍中搜集资料,并初步归纳整理;②从网络上利用搜索引擎收集、下载。③从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集中寻找。
其次,要重视拟定写作提纲。拟定论文提纲可以使整篇论文写作有一个指导性框架,明确主要层次和论述要点,有利于形成清晰明确的思路和合理的逻辑结构。拟定提纲一般为由略到详,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论文框架不断进行修改。拟订提纲时应注意的问题:即准备好提纲,注意:任何有理的论据都需要经过符合逻辑的排序,否则事倍功半。因而,在落笔写作之前,一定要把思路理一下,针对主题,理出一个符合逻辑的提纲轮廓来:可先把每个章节或部分整理成短小的单元;仔细思考这些单元的表述次序;删去不必要的章节。通过副标题和分部表述目次,将性质相近的单元进行归并,理出总的提纲来。
第三,总标题把握要独到。题名是用于指明文献资料主题的提要性词语,又称标题。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选好题名非常重要。论文标题一般要简洁、精炼、概括、新颖、巧妙,题名要求能点明主题、准确得体、简短精练、鲜明醒目,便于索引,字数尽量在10~15字内,最长不超过20字。若因字数限制,题名难以完全表达文献内容时,可以使用副题名(副标题),对题名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副题名一般标示在题名的下一行相应位置,也可以紧接在(主)题名之后,两者之间通常用破折号连接。论文的标题要求能够揭示课题的中心内容,便于读者把握论文内容。要求能交待研究的范围。给读者提供有关内容的信息,有的可以用形象化的语句。其目的不是揭示论文的内容,而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副标题是对标题的补充、解释、强调或限定。分标题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清晰显示论文的层次性。标题的写作要求是:题目要明确,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主要论点,使读者看到标题后便能知道所要论述的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态度。题目要恰当,与论文内容相一致。题目要简练、新颖,有自己的独特性,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关于作者的署名要实事求是,凡直接参加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且做出重要贡献,或直接参与文字资料的整理和写作,或能对文字资料全部内容进行答辩、负直接责任者才能、并且应该署名。仅对研究提供一般的咨询意见或者提供资料,审阅、校订文稿,或者提供辅助服务的人不应作为研究者署名(审阅、校订文稿者有权作为审校者署名)。署名一般用真名,不用笔名,还要标明工作单位全称和邮政编码,必要时还可以注明通讯处,以便于联系。当作者为多人时,署名顺序应该按照贡献大小排列,第一作者应读比其他作者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享受更多的权利。
第四,论据引用要有力,论证方法要多样。一般论文的论据选择时,要注意引用事实做依据,例证要有代表性、典型性、真实性。引用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作为依据。权威经典理论、言论,公理、可靠的统计数据,同时引文要注明出处。合理的论证,需要观点正确、鲜明,见解独到、精辟,如不能很好地组织材料,不能把观点、见解有条不紊地阐述清楚,仍然等于零。教学论文逻辑严密才是最主要的,而“阐述的次序”和“材料的组织”则是“逻辑严密”的基本保证。论文的论证过程要有逻辑性、科学性、层次性,要避免“论点+例子”的现象。因此,要提高论文的质量,合理的选择和应用论证方法很必要。常用方法:归纳论证,即特殊到一般;演绎论证,即一般到特殊。
第五,关于摘要与检索标识。文摘的内容一般包括:①说明研究工作的首要目的、范围以及为什么要写作这份文献:②介绍所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介绍新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可能达到的精度,介绍非实验性工作文献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⑧说明研究的成果和结论,④附带介绍主要论题之外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例如方法的改进、新化合物、新测定的物理常数以及新发现的文献或数据来源等。论文的摘要一般要求扼要简明、中肯切题、独立成文,使读者正确无误地了解正文的整体概念。写法用第三人称陈述,或按陈述句简要回答一下问题:做什么,怎么做,得什么结论,有什么意义。论文摘要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在200~300字,尽量不跟前言、结论等雷同。背景介绍应力求简短,不得把原文献没有的信息或主张写入文摘之中。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特殊情况可略多。对于内容较多的文献,其文摘一般也应少于500字,以便在一页版面上登完。文摘还应说明文献的性质,例如理论性论述、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等等。短文摘不需分段,长文摘可多于一段。应尽量采用规范的术语、词汇、命名和单位、符号,尽量避免使用图表以及方程式、结构式等。另外,文献的检索标识包含分类号、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标识主要有分类号和主题词(叙词)两种类型,它们表达文献主题的方法不同,各有长短,互为补充。所以,通常同时以分类号和主题词作为文献资料的检索标识。为了把用自然语言书写的文献内容用检索语言来概括描述,使同一文献的检识标识一致和规范化,避免检索系统的混乱,需要依据规范化的检索词典,即统一的分类表或主题词表。目前,文献资料的分类号多依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主编,主题词则依据《汉语主题词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编,增订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确定。有些作者用关键词(自由词)代替主题词。所谓关键词,是指能够揭示文献主题内容,具有关键性、实质性意义的词语。它不受检索词典的限制。虽然关键词也能表达文献主题,而且标引快、方便,但关键词如果是未经规范、主题词表中尚未收入的词,则可能由于词义的人际误差而引起误检。
第六,绪言的要求。绪言或称前言、引言、导言等,是文献主体部分的开头,简明扼要地和客观地说明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内容和范围、研究目的;课题的背景,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本研究工作与以前研究的联系和不同,本次研究的贡献和意义,概要地介绍研究的方法、主要结果、结论和文献的性质等。一般的文献都以这种形式开端。绪言是对课题及其研究工作总貌的概括介绍,是为了帮助读者决定是否要继续读下去以及帮助读者从整体角度了解课题。因此,绪言要求简短,篇幅不应超过全文的四分之一,绪言不应该与前面的文摘和随后的正文重复,不要成为文摘的解释。一般说来,绪言中不要注释基本理论,不要推导基本公式,不要介绍基本方法,不重复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内容。由于绪言比较短,所以一般不分章节,可以分段,也可以不分段。
第七,正文写作要求。这是文献资料的核心部分,正文部分是研究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观了研究报告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所以任何研究报告都要十分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撰写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通过实验、比较、分析、推论、计算等对研究内容做出准确、鲜明、系统的论述,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串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第八,结论、讨论、建议。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总的观点,结论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结晶,是认识的最终升华。结论的内容主要阐明研究结果是什么、得到了什么认识、解决了什么理论问题或者实际问题;以及研究结果跟他人或以前的研究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作了哪些检验、证明、修改、补充、发展或者否定。结论应该富有条理、合乎逻辑、科学、可靠、恰如其分、令人信服,并且简洁、扼要、明晰、完整。
讨论主要说明本次研究工作的不足、未解决的问题、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可能的关键、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等。
建议既可以是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也可以是本研究结果的应用建议。建议---根据研究内容,提出建议.在理论性较强的论文中少用,而在技术性、或实验性的论文中用的较多.
第九,谢辞。一项研究工作常常需要有关单位或个人给予指导、帮助和支持。谢辞用于对他们表示感谢,同时也肯定和说明他们对本项研究工作的贡献。谢辞也可以用题注形式出现。致谢对象应限于对本研究工作有实质性贡献者,一般包括对本研究工作提供过指导性意见和重要建议者;提供实验材料、仪器和其他方便的单位和人员。致谢对象不参加论文作者的署名,也不对论文资料承担责任。
第十,附录。为使正文部分结构紧凑,合理,可以把篇幅较长的仪器、装置、试剂的自制或者加工方法;详细的原始数据和实验记录:繁琐公式推演、复杂的计算或者其他不宜、不便放在正文中的内容以附录的形式放在正文之后以便查阅。文献文稿投寄后作者认为必须补充的新资料而又不便变动原文时,也可以作为附录列出。
第十一,参考文献著录。参考文献著录不但可以说明文献中某些论点、数据、公式、图表等等的出处或依据,表明作者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和严肃的科学态度,而且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研究工作的背景、弄清作者的成果与前人成果的界限、判断研究成果的价值或意义,也可以精简对他人工作的介绍、节省篇幅,使文献具有紧凑的结构。根据参考文献具体的作用,可以大体上把它们分为引据性参考文献和推荐性参考文献两类。前者主要用于指明文献中论点、数据、公式、图表等的出处,后者则主要用于向读者推荐供参考阅读的文献篇目。参考文献的选择以重要、新近发表、作者亲自阅读过为原则。众所周知的或者陈旧的史料不需列出。在正文中引用过的;有重要佐证作用的,可提供重要数据、事实、公式、方法或理论的,以及跟本研究工作有某些重要不同或分歧的文献都应列出,但总数不宜太多。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一般采用“顺序编码”的标注法。在引用部分的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并加方括号,以表示参考文献的序号。其中,参考文献的著录如下:
期刊的顺序:[序号] 著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次.比如:周天泽.中草药微量元素形态分析的几个问题.中草药.1990,21(10):37-42.
著作的顺序:[序号] 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比如:谭炳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9.
五、物理教学论文的修改与发表
1.论文的修改
撰写好的物理教学论文,需要反复修改后才能定稿。通常物理教学论文的修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多读,多请教,修正打字和文字使用的错误;二要修改论题,论点明确,易懂;三要修改材料,材料典型,来源明确,详略得当;四要修改结构 解决材料安排问题,是否结构完整;五要修改语句,语言要规范精炼,通俗易懂,用词准确,句式合理,标点正确,清除废话。
2.论文的发表
撰写和发表论文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科学研究的结果必须发表。不仅要“做”研究,还必须“写”研究、“讲”研究。要提高论文的发表率,首先要提高论文的质量,一般来说,教学论文的撰写与发表这两个环节的难易程度是成反比的──呕心沥血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时相对就会容易些;相反,马马虎虎对付出所谓的“论文”,发表时相对就会更困难。二要搞清刊物的宗旨。不同的刊物其办刊的目的一般是不同的。仅就与中学物理教学相关的刊物而言,搞清各刊物的办刊宗旨,搞清各刊物对论文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投稿,其投稿命中率就会大大提高。三要选择适宜的刊物。目前刊物有5大类:即学术、技术、指导、科普、检索类刊物。要了解与学科相关的期刊名称、出版时间栏目以及投稿地址。注意投稿要求,稿件文字、版面要规范清晰。选准投稿对象,注意刊物的读者范围,明确期刊的栏目分类;把握投稿时机,有半月、月刊、季刊。一般要提前3个月,但是不要一稿多投,也不要一信多稿,可以电子投稿。另外,刊物还有公开和内部之分,公开刊物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有CN号。四要应当遵循的学术道德。不能改变或伪造数据,不能剽窃自己或他人论文,不能一稿两投,不能忽视或抹煞别人的贡献,论文不能随意署名,论文的版权问题。
2014年高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高中2014年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2014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年高中第二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高中2014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分析
2014年高中第二册物理期末测试卷
2014年高中高一下册物理期末考试题练习
2014高中第二册物理期末测试卷答案
高中2014年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试题分析
2014年高中第二册物理期末测试题答案解析
2014年高中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试题练习
2014年高中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
2014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练习
2014年高中第二册物理期末考试卷答案解析
高一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答案2014年
高中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考试卷分析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2014年高中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第二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练习
高中2014年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
2014年高中第二册物理期末考试卷练习
高中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练习
2014年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高中2014年高一下册物理期末试题答案解析
高中2014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分析
2014年高中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
2014年高中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
高中2014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
2014年高中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期末测试题答案
2014年高中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