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饮料已经成为越累越多人喜欢了,而喝完的易拉罐一半都是送到废品回收站进行回收,其实,只要易拉罐是完好的,就可以拿来做物理实验,下面,查字典物理学科网就整理了几个易拉罐的物理实验妙用。
一、探究浮力
⑴体验浮力的存在及变化:在水桶中装半桶水。用手把空的易拉罐按入水中的同时会感受到罐对手有一个向上的推力,而且按入的越深,手感到的推力越大(手向下的压力越大或越费力),体验浮力的存在以及浮力的变化(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⑵演示物体的浮与沉:取一易拉罐将其从中截断,下半部分略小一些且保持成一个容器的形状(将上半部分剪截成矩形),将下半部分放入水槽中,能漂浮在水面上,而将上半部分放入水中则沉入水底。
⑶探究物体的漂浮条件:利用制作好的下半部分和适当的配重(小螺母、小铁钉、沙子等)探究物体的漂浮条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下半部分和配重的重力,然后将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放入水中,当其漂浮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成了零,从而得出结论“当物体漂浮时,F浮=G”。
二、演示大气压的存在
如图所示,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或面团)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发现“易拉罐被压瘪”,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同时还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以及“大气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三、探究“小孔成像”
1.制作:取一易拉罐,将其上部截去并蒙上半透明膜,在底部做一小孔(如图),即可以演示小孔成像。
2.深度探究
⑴像的大小变化:改变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实验发现“当将蜡烛靠近小孔的时候,发现烛焰的像变大了,将烛焰远离小孔时,发现像变小了”;还可以将两个易拉罐套装组合,使其可以拉伸,实验时保持蜡烛不动,改变半透明膜到小孔的距离,发现“当把易拉罐收缩时,看到烛焰的像变小,当把易拉罐拉长时,看到烛焰的像变大”。从而说明小孔成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和半透明膜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且像可以是放大的,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等大的。
⑵小孔大小对像的影响:实验中由小到大逐渐改变小孔的大小,同时保持蜡烛和半透明膜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现“当小孔越大时,像越不清晰,最后只能得到一个光斑,不成像了”,说明小孔成像时“小孔要足够小”,且小孔的大小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
⑶小孔形状对成像的影响:实验中将小孔做成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各种形状,实验发现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四、演示能量的转化
如图,将小铁块绑在橡皮筋中部,并让橡皮筋穿入易拉罐、两端分别固定在罐盖和罐底上。实验装置做好后让它从不太陡的斜面上滚下,发现橡皮筋被铁块卷紧了,接着铁罐居然能从斜面底部自动滚上去!“铁罐在斜面上从最高处滚到最低处,主要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铁罐在斜面上从最低处滚到最高处,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看来这么多易拉罐的物理实验妙用,大家是不是非常想实验一下呢?不过大家要去找完整的废弃易拉罐,当然,不用刻意去买易拉罐饮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训练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期末检测题
初二物理苏科版下册期末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专题复习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杠杆检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期末模拟试题
初二上册物理期末试卷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学月考题
透镜及其应用基础达标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反射过关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功、机械效率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浮力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模拟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检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模拟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秋季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至第四章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模拟试卷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学期力训练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