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观察有关的现象,要大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三十多个课后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用应,各有特点和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这些小实验,许多教师往往不重视,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重视这些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实验的特点
1.趣味性高,实用性强: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学生动手时不感觉难,是利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用具,如气球、乒乓球、注射器、弹簧等等;还有一些小实验的制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自制密度计”、“自制验电器”等。
2.实验内容紧密配合教材正文,理论联系实际:小实验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如“筷子提米”、“找粗细不均匀细长木棒的重心”等小实验。
3.内容叙述短小精炼,操作、制作简单易行:大部分小实验原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观察。如:“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吹不大的气球”实验、“乒乓球托住水瓶”“覆杯实验”“沸水煮鱼”等实验。
二、小实验的教学意义和作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他们的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学习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引入引人入胜的小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此在引入大气压强概念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完成四个小实验:1)先把一只小烧杯杯口朝下放在酒精灯上略加热一会儿,再把一只吹入一定量空气的气球放在烧杯口,发现气球牢牢把杯子吸起来;2)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后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封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吞入瓶内;3)给茶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纸片都不下落;4)给底部扎有几个小孔的空可乐瓶里灌水,在把可乐瓶提出水面之前问学生:水回流出吗?取出可乐瓶,通过控制瓶盖,使水一会流出来,一会儿又不流出来。通过这些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从实验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大气压强。进而引导学生讨论现象和结果,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下建立起物理概念。
2.加强物理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课后小实验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如:小实验“纸锅烧水”,在没有做实验之前,有的学生认为纸容易燃烧,用纸锅不可能把水烧开。多数学生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对该实验比较感兴趣,课后都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不但证明了用纸锅能把水烧开,观察了水沸腾时的现象、理解了液体沸腾的条件,而且加深了对燃烧的条件之一──“着火点”的认识。自己总结出在常压下水沸腾时温度为100℃,而纸的着火点为183℃,达不到着火点,因而纸不燃烧。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加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比如:“你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研究自行车的结构”、“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的安装”、“自制调光灯”、“自制弹簧测力计”等等小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愿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3.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在课后小实验中,没有现成的仪器和用品,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造精神。比如学生在课后小实验中利用家庭中常见的鸡蛋就完成了六个实验:实验1: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上来剥落比不放入冷水中直接剥要容易多(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2: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来时烫(液体蒸发吸热);实验3: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上一层干沙,点燃一团浸过酒精的棉花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存入了瓶中(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实验4: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水,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鸡蛋却缓缓上浮(浮沉现象);实验5:如图,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鸡蛋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惯性现象);实验6:外壳完好的蛋,放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咸蛋。蛋壳虽然完好,但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分子无规则运动)。
4.巩固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小实验的原理应用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学生通过“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可以使学生分析、理解“塑料挂钩压在墙上”、“墨水吸进钢笔”、“人的呼吸”等。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使问题得到深化与升华。如小实验“木棍撬石头”学生们可亲身体会到杠杆的省力作用,并对杠杆的五要素在教师指导下有初步认识。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的效果都会大幅度提高。
三、小实验的实施
1.结合教材,随堂训练
教改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边学边实验的内容进行随堂训练。
随堂实验应灵活机动。在抓好教材中“实验与思考”的前提下,适当穿插或补充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引导学生解答有关问题。例如,“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是测量教学中的第一个实验,其重要性并不比其它实验低。让每个学生在事先准备的一根木直尺上细心系上细线,代表刻度,使每相邻的细线先后相隔1dm、1cm,然后用此直尺去测量课本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在学生实验时,我提出:(1)你所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最小刻度是多少?测量范围多大?(2)你测出的课本的长度值,哪些是刻度线所指示的,哪些是估计出来的?(3)比较使用最小刻度是1dm和1cm的尺时测量出的结果,哪个准确些?为什么?(4)若将细线指示的最小刻度小到mm,测出的结果又会有怎样?如此让学生自己在动手过程中观察对比,对“准确值”、“估计值”、“记录单位”的重要性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很自然地对测量中决定准确程度的是最小刻度也就有了正确的理解。
2.配合习题,同步训练
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推理性习题,可适当配合同步小实验,使抽象习题形象化,推理习题具体化。例如,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弄懂教材作业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连接方法,我让每两个学生为一组在课后完成“利用铅笔芯制作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亮度”的小实验,找出定性规律,然后解答两个作业题,结果学生答题轻松、正确,并且还能顺利解释一些有关滑动变阻器的应用性习题。再如教材第一册作业中判断哪一根钢棒具有磁性的问题,如果让学生准备两根缝衣针,配合课文后的小实验,让其中一根磁化,然后亲手去摆弄一下,那么解答这个问题就会比教师的启发、分析效果更好。
3.利用第二课堂,对“症”训练
课内教学内容毕竟要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而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搞得丰富多彩,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及时做一些典型的小实验,能收到释疑解难、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的效果。例如,在静止液体内部其压强跟深度关系的教学中,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总重和体积无关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了消除疑虑,我把一些练习题中关于橡皮膜凸、平等变化的问题改为小实验,当堂演示并再加改进(用锥形管代替直玻璃管)。用实验验证后学生就口服心服了。某些小实验,如“硬币戏法”、“纸盒烧开水”、“测人的最大功率”、“安装模拟家庭电路”等,完全可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进行。一方面既可解决某些器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引导学生互相协助,使小实验顺利进行。
此外,小实验也弥补了农村一般中学缺少仪器的现状,还能帮助克服某些演示实验中能见度较低的不足之处。因此,小实验不失为辅助教学的一个极好方法。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2《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ppt课件3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二力平衡》PPT课件3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2《重力 力的示意图》PPT课件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课件 教案 导学案(10份)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 弹力》ppt课件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3《力与运动的关系》PPT课件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ppt课件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课件 教案 导学案(9份)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静电现象》课件 教案 导学案(6份)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二力平衡》PPT课件2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3《力与运动的关系》PPT课件3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重力、力的示意图》课件 教案 导学案(10份)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 弹力》课件 教案 导学案(9份)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ppt课件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ppt课件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ppt课件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ppt课件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2《重力 力的示意图》PPT课件3
苏科版[2013版]物理八上2.3《熔化和凝固》ppt课件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1《力 弹力》PPT课件2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1《力 弹力》PPT课件1
苏科版[2013版]物理八上2.3《熔化和凝固》ppt课件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重力 力的示意图》ppt课件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 弹力》ppt课件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二力平衡》PPT课件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3《力与运动的关系》PPT课件2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7.4《宇宙探秘》PPT课件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课件 教案 导学案(5份)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