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人共振” 由查字典物理网资料整理
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欲知其应者,先调诸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则纸人跃,他弦即不动。”沈括的意思是:要想知道某一根弦的应弦,可以先把各条弦的音(依五音声阶)调准,然后剪纸人放在这根弦上。这样一弹它的应弦,纸人就会跳动,弹其他弦,纸人则不动。
这就是著名的“纸人共振”实验。所谓共振,是指一个物体振动的时候,另一个物体也随着振动的现象。发生共振的两个物体,它们的固有频率一定相同或成简单的整数比。如弹动“哆”弦,别的“哆”弦也动,弹动“咪”弦,别的“咪”弦也动。其实,早在沈括以前,已经有人做过“瑟弦相应”实验,战国时庄子(前365~前286)在他的著作中就提到一个叫鲁遽的人:“为之调瑟,废(置)于一堂,废于一室,鼓官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只不过“纸人共振”实验更为直观和有趣罢了。
科学史一些不可思议错误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电冰箱原理
运载火箭
人造卫星的发射轨道
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人是被电人是被“电”吸住了吗
地球动力与天体运动
生活中的物理学
科学家称在年轻星团的恒星中重力并非主导力
地磁场奥秘
球顶形扬声器基本知识
大自然的利剑——雷电
物质有10种物态
在生活中存在的物理
地震基本知识
“超光速飞行”粒子
大磁铁为什么吸不起热钢锭?
火焰究竟是什么物质
轮椅上的物理学家
地球中心为什么很热?
脑电波可以变成能源
晶闸管的选用经验
2012高二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余震发生的原因
物理教学设计——功率
用锯条研究音调、小孔成像的像和凸透镜成的实像
雨衣上的学问
力学参照物所蕴含的物理思想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