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种基本素质。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下面就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自学能力的培养谈两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物理课本培养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等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作为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繁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花时间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的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加以小结。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可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其次,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物理课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实验“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例如: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做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把公式做些处理以帮助学生去弄清含义,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然后,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另外,课本中还常有一些晦涩的物理术语比较难懂,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必须用心地加以引导,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问学能力。初二开始上物理启蒙课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并结合教学提出具体要求。例如: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此外,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学牛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在自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
可以说,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培养的过程。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寻找物理模型,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笔者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就是倡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化思维。所谓积极化思维,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真理解概念和规律,通过可以获得的具体“动作”进一步把概念变成自己的东西,以便再见到该概念和规律时能够形成反应,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概念和规律的积极化,把概念和规律等不断进行积极化称为积极化思维。例如,理解惯性概念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寻找物理模型,如摩托车撞墙时,司机为什么会飞出去?人跑步时为什么不能马上止步?通过多种模型构造,便可以较完整地理解概念,这就是积极化思维。一般来说,学生总是把所学的概念、规律和应用脱节,所学的概念和规律不能够应用到实验和解题中去。这在其他的学科中也可以看到(例如,学生能较容易记住一个英语单词的拼写,但在阅读时却注意不到这个词的意思,在写作时却想不起用这个词以及怎么写)。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时概念和规律等没有真正掌握。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学概念和规律进行积极化思维,时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构建一些模型进行推敲,在反复的探索中培养积极化思维能力,也就是培养了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索,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造就创新人才
如何讲好“研究液体的压强”这一课
“学生说题教学法”初探
学生提出问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谈中学物理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构成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素
刍议实验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策略
深化教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探索
“兴趣物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自制学具浅谈
理科实验教学探析
物理信息处理的几种有效策略
从观察牵牛花得到的启发
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养成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以设计性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于“不了解”教学的实验探究
有关物理教学中的提问
论物理课堂教学的“举例”
注重同类变式培养学生能力
谈谈说课艺术
关于“信心激励教学法”的探索
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分析学生思维障碍提高习题教学效益
“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现象形成的教师因素分析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
努力培养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