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原则,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探索途径,引导学生思维、讨论,在讨论中探究获得知识,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
二、教材地位
“运动的描述”是“运动和力”的第一节,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方法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本节的内容及特点,采用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逐步深化提问,学生分析、论证、归纳得出结论,而后实例分析应用来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五、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这一问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学生人人都能举出很多例子。教师选择几例记录。
2.进行新课
讨论探究①: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
讨论探究③:你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变化的?
这样引起学生再次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标准)的,由此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讨论探究④:行驶汽车中坐着一位乘客,请你们描述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这里学生表述各自不同的看法,但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讨论探究⑤:刚上课时,大家所举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现在你怎样看?应如何完整的描述?
学生进一步的讨论分析,准确描述了物体的运动。
3.课堂小结
提问:这一节课你对“运动的描述”有了哪些认识?让学生归纳叙述本节的主要内容、判断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4、巩固练习(略)
六、课后感悟
本节课由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人人参与,兴趣极高,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学生间友好相处的心态。充分体现了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育理念。
点击→《运动的描述》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重视物理课本中章节导语的教学
小议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学习初中物理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九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备考知识点梳理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三步完成中考物理的总复习
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
试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
学习初中物理要注重观察
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情感
(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前概念的特征及物理教学对策
实施物理教育活动评价的三种方式
大气压力在哪里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
《摩擦力》课堂实录与评析
物理问答题的基本解法
怎么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诗词与物理教学
应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
谈自行设计物理演示实验的原则
2016学年初三物理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用认识论指导物理教学
加强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浅议
初中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