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电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变阻器知道其构造和工作原理,有助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又为今后电学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A)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认识它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会用它改变电流大小;(B)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连续改变电流的学生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阻作用的理解。(B)通过对变阻器的自主设计,感知创新设计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设计变阻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矛盾,激发动机,提出问题,改进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本课的重点是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是正确分析电路中电流大小与滑片位置变化的关系。
二、教法与学法
变阻器的教学属于实验仪器的教学。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滑动变阻器模型的过程,突破滑动变阻器的教学难点。充分体现循序渐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资源
演示实验用器材:长条型滑动式电位器及其结构图、滑动变阻器、不锈钢丝(取自于不锈钢络纱)、涂有绝缘漆的电阻丝、电流表、小电灯、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箱、调光台灯。投影仪等
学生探究用器材:电源、削制好的铅笔芯、开关、电流表、电灯、不锈钢丝、涂有绝缘漆的电阻丝、胶带纸、变阻器、小圆管。
四、课堂设计
本节内容的教学拟采用四个步骤,围绕六个活动展开。
(一)由生活走进物理,提出本课的设计任务
本课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在学生回忆一些带有档位的家用电器(如电热毯、电吹风、电扇)基础上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器件使电路中电流连续可调(使得这些电器的温度、转速、音量等连续地调节)?在学生讨论、排查(如音量开关,电扇的调速器(不是档位型),电子琴上的滑键,电动车速度控制把手等……)后,观察可拆解的长条型滑动式音量开关(投影以下幻灯片),让他们观察其内部结构并思考其原理,作出可能是移动滑片改变了连入电路的金属片的电阻的猜想。
教师对学生敢于探究予以及时表扬,同时指出其中的金属片是一种电阻率较大的特殊材料。进而提出本节课的设计任务:制作一个元件──变阻器(板书课题:变阻器),利用它来连续调节灯泡的亮度。
(二)手脑并用、循序渐进、创作设计
活动1:验证猜想 体验变阻──用铅笔芯使电灯亮度连续可调,制作一个简易调光灯。
首先,利用如图(课本83页)电路,通过用铅笔芯连续调节灯泡亮度的学生实验,探索引起电流连续变化的原因,让学生验证猜想、体验变阻调光,形成对改变连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改变电阻──改变电流(板书)的初步认识。
活动2:创新设计──让变阻器更加坚固耐用、实用、适用。
教师乘热打铁指出用铅笔芯、夹线钳制作的就是一个简易的滑动变阻器。其弱点是纤细脆弱,故有必要设计一个坚固耐用的滑动变阻器。通过对影响电阻的因素的分析,从材料、坚韧度、长短与粗细等角度来考虑,筛选出用电阻率大的合金丝靠改变长度来改变电阻较为实用。利用一根长约1m的不锈钢丝,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变阻器来改变灯的亮度。学生拿着又细又长的不锈钢丝──模仿制作“铅笔芯式的长条变阻器”,但很快又自己否定这一方案。这一设计目的是激发矛盾,让学生调动其内在的动力寻求解决方法。教师抓住时机引导他们从线团、弹簧得到启示,发现可以把很长的线绕在一个圆管支架上。
活动3:动手实验──绕电阻线
陶行知说过要在做中学,在做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设计趋于完善
课堂上,我请同学们将桌面上的长约1m的不锈钢丝,绕在各自带来的圆管上,两端用胶带固定。学生操作后,教师提出需要讨论解决的三个问题:
(1)太松绕不下,紧密缠绕时圈与圈短路?(──用漆包线)
(2)你们打算如何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抽头)
(3)要连续改变电阻怎么办?(──刮漆、装滑片)
在集思广益后完善设计:考虑到绝缘、耐热等空心圆管用瓷管,固定滑片需将它安装在与瓷管平行的金属横杆,为方便接线在金属杆两端装接线柱,还要为变阻器安装支架。
接下来师生协作画出变阻器结构简图。(板书)
活动4:分组实验 学会研究──由理论到实际,探究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以上的设计,同学们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才能体现其意义。因此,让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实物,弄清构造,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重要环节。
投影出以下问题:
(1)变阻器的几个接线柱是如何接入电路的?共有几种接法?
(2)接入电路的是哪一段电阻线?
(3)滑片从左向右滑动,电阻是如何改变的?
(4)哪些接法不能改变电阻?
学生对照问题思考,将思考结果填入表格(见课本、略),再通过分组实验验证各自猜想,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及规律。
活动5:师生合作 总结归纳──完善对滑动变阻器的认识:
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共同总结出使用变阻器的注意点:改变电阻的接法是“一上一下”各接一个(板书);不能改变电阻的接法是同上同下。分析电流变化要明确是哪一段电阻丝连入了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该移到阻值什么位置。包括对“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如“20Ω 2A”,推敲出正确的含义。
活动6:再探究──教师演示:变阻器与灯并联时能否改变灯的电流?
根据画好的实验电路(投影),学生边口述教师边连接实物,同时要求学生说明使用变阻器要注意的问题,目的之一是加深对变阻器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的之二是通过实验总结出变阻器与灯该如何连接才能改变灯中电流。
(三)由物理到生活──变阻器的应用
投影常用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电位器、旋钮式电阻箱、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作简单介绍,丰富学生对变阻器的认识,展示一个调光灯,用旋钮调光,再次认识变阻器的作用: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部分导体两端的电压。
(四)知识系统化──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
建构主义认为,让学生自主地架构知识体系比教师的直接教学更有意义,所以本节课准备让学生充分回忆所学内容,自己总结所得收获。
为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布置如下作业:
(1)阅读电阻箱及其原理,比较它与滑动变阻器之异同。
(2)阅读超导现象及其应用,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总之,这一节课我试图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滑动变阻器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对变阻器的设计制造方法、对其结构有深刻的认识,达到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不讲自明。通过分组实验,猜想、验证加深变阻器对电流改变作用的理解,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高二物理知识整合总结复习课件29
九年级物理下册双休作业课件2
高二物理知识整合总结复习课件26
九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达标测试题课件1
两种电荷课件1
九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突破技巧课件1
九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达标测试题课件3
声的利用同步测试
摩擦力课堂检测6
九年级物理下册双休作业课件6
九年级物理下册双休作业课件1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复习课件9
高二物理知识整合总结复习课件32
摩擦力课堂检测2
九年级物理下册双休作业课件3
两种电荷课件2
高二物理知识整合总结复习课件35
摩擦力课堂检测4
九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达标测试题课件2
高二物理知识整合总结复习课件24
高二物理知识整合总结复习课件25
九年级物理下册综合测试题课件1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复习课件7
九年级物理下册双休作业课件4
九年级下册重难点突破方法技巧课件
高二物理知识整合总结复习课件34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复习课件8
声的利用课时作业
高二物理知识整合总结复习课件30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课件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