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爱迪生,1847年出生在美国。他一生发明创造众多,被举世公认为“发明大王”。
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一生只注重技术发明,却很少去关心抽象知识。他是个非常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兴趣在于把别人一些抽象的发现联系起来,做出实际有用的装置,服务于人类。正因为他只具备发明家的头脑,而不具备科学的抽象知识,所以他一生虽然发明众多,却只取得了唯一的一个纯科学发现“爱迪生效应”。但他对这唯一的一个纯科学发现,也认为不符合实验目的,仅仅把它记在日记中就不了了之,从此放弃了它。结果使他丢掉了可以据此制成无线电电子管,引来今日令人惊异的整个电子工业的巨大科研成果。
爱迪生效应,是爱迪生1883年发现的,但话却要从1877年说起。这一年爱迪生发明碳丝电灯之后,应用不久即出现了寿命太短的问题:因为碳丝难耐电火高温,使用不久即告“蒸发”,灯泡的寿命也完结了。
爱迪生千方百计设法改进,1883年他忽发奇想:在灯泡内另行封入一根铜线,也许可以阻止碳丝蒸发,延长灯泡寿命。经过反复试验,碳丝虽然蒸发如故,但他却从这次失败的试验中发现了一个稀奇现象,即碳丝加热后,铜线上竟有微弱的电流通过。铜线与碳丝并不联接,哪里来的电流?难道电流会在真空中飞渡不成?在当时,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敏感的爱迪生肯定这是一项新的发现,并想到根据这一发现也许可以制成电流计、电压计等实用电器。为此他申请了专利,命名为“爱迪生效应”,便不再去进行深入研究了。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却根据“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管(即二极管)。随后,人们又在弗莱明二极管的基础上制成了三极管,促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于1921年在美国匹兹堡市建立,使无线电通讯野火春风般迅速出现在了世界各地。
爱迪生知识片面,只见“效应”丢掉了制成电子管的重大成果;弗莱明知识深厚,制成世界上第一支电子管,引来了今日电子工业新时代。
关于静电除尘
地震基本知识
军用的望远镜
运载火箭
科学家称在年轻星团的恒星中重力并非主导力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球顶形扬声器基本知识
力学参照物所蕴含的物理思想
地球中心为什么很热?
地磁场奥秘
雨衣上的学问
在下班之后学会将压力“隔离”
人造卫星的发射轨道
2013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原子论的创始人
科学史一些不可思议错误
火焰究竟是什么物质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超光速飞行”粒子
脑电波可以变成能源
生活中的物理学
地球动力与天体运动
湿布抹冰箱的冰格会被粘?
鸟类威胁航空安全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设计——功率
余震发生的原因
晶闸管的选用经验
大磁铁为什么吸不起热钢锭?
量子物理或可“操纵”过去事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