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老人:
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曾在高压磁学方面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并且和导师等合作测量出当时最为精确的普朗克常量数值,这个数值被科学界沿用了长达16年之久;作为一名教育家,他曾为建立清华物理系、理学院、乃至清华大学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培养出数十位国内外科技界的精英和科学院院士,他就是叶企孙。
科学家
叶企孙先生1898年7月16日生于上海县县城内一书香门第,在其父叶景沄的影响下自幼学习国学。1913年叶企孙考入清华学校, 1918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1年,叶企孙在PNAS上与人合作发表了论文《A re-measurement of the Radiation constant, h, by means of X-Rays》,研究利用X射线重新测定普朗克常量数值,该数值被国际科学界使用长达16年之久。在此之后,叶先生转而研究磁学,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对铁、钴、镍高压磁性的系统研究,解释了退磁不完全造成的“反常效应”,并作出定性的理论分析。
教育家
1924年叶企孙回国,在东南大学物理系任教,1925年赴清华任教,次年担任清华物理系主任。1925年至1937年期间,叶先生组建起一支具有超高学术造诣的教师团队,除了平常的教学之外,叶先生认为一所高水平大学必须进行科研工作,他身体力行,为清华筹备了一批用于科研的实验室,当时这一举措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在清华任教的十几年时间里,清华物理学院成为了当时国内最顶尖的教学和科研中心,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他们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科学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肱骨之臣。1947年,叶先生鉴于核物理学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积极筹划在国内发展核物理研究,1956年起参加我国历次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讨论与制订。
爱国主义者
叶企孙心怀祖国和人民,欲以科学救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费尽心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叶先生留守清华,指挥抢运一批清华大学图书仪器南下昆明。甚至,他不仅介绍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员前往冀中,还不顾生命危险想方设法购买大量军需物品送到冀中。
人们对叶先生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后人的回忆,翻开《一代师表叶企孙》(作者钱伟长)一书,任何人都会动容:
钱伟长《怀念我的老师叶企孙教授》
周光召《纪念叶企孙先生》
王淦昌《见物理系之筚路蓝缕,思叶老师之春风化雨》
华罗庚《道及叶企老不觉泪盈眶》
钱三强《缅怀敬爱的叶企孙教授》
王大珩《一代物理学界大师叶企孙先生》《缅怀恩师叶企孙先生》
李政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纪念叶企孙老师110周年诞辰》
叶铭汉《纪念叶企孙先生》
… …
在两弹一星23位功臣中,就有王淦昌、赵九章、王大珩、彭桓武、钱三强、陈芳允、朱光亚、邓稼先、王希季、周光召等人是他的学生。这样一位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老者,堪为后辈楷模。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的几点方法
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多因素问题的科学探究
未来教育新定律
理想课堂的五部曲
动量和动能的本质的区别
用玩具电动机作发电机实验设计
如何使用科学教材的一些思考
中学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物理计算题解题的规范
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发现”法
前沿物理知识教学的问题与反思
奇异光的穿透本领实验课题研究
科学探究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及其建构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自由落体运动备课的所想
谈科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同步
中学物理美育的初探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体验式学习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把握“三维目标”内涵
在新课标物理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国外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两种不同视角
物理课改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物理应用类试题的解答方法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