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一、正确运用门坎效应,制定确当的教学目标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门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物理教学中,为了有利于调动学生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应该将总目标或综合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经过学生努力可以实现的子目标,而一旦实现了小目标,迈过第一道“门坎”,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然后逐步提高目标层次,学生便能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门坎效应,教师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如下原则。
1.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制定子目标或小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目标,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达到,也就是要把目标制定在学生心理“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全面分析学情和教材,找准“最近发展区”,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
2.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具体性。每个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态度总是存在差异,为了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找准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必须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依据优中差生知识基础,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子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目标的参与性。教师在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不仅要了解学生,而且还要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使其在目标制定过程中,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责任,产生实现目标的兴趣和动力。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目标,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激发了去实现更大目标的动机。
二、正确运用“瓦拉赫效应”,寻找学生智能发展的最佳点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运用“瓦拉赫效应”,积极地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智能发展的“最佳点”。
1.变灌为导,把学生从后台推向前台。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简单地把学生大脑当成盛装外在思想观点的容器,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这种单向性的、不平等的、缺乏人性的关系,天然包含着极权主义或称为专制主义,而被剥夺自主性、被伤害了自尊心的学生,对教师报有反感甚至怨恨情绪,师生关系时常处于冲突和对抗之中,更谈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发现自己智能的强点。
2.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潜能搭建舞台。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专题讨论、辩论、角色模拟、小品表演、影视观摩、焦点访谈、社会调查、主办时政小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了场所,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确当的位置,善表演的可表演,善组织的可组织,善演讲的可演讲,善策划的可策划。它使每个学生发现了智能“最佳点”,为普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提供了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
三、正确运用“共生效应”,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共生圈”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共生效应”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共生圈”。每个“共生圈”由4~8人组成,其中1~2名优等生,1~2名差生,2~4名中等生,要求他们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来评价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也就是说,只有全组成员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算达到目标,只有全组成功才意味着个人成功。因此,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不仅自己要努力获得成功,而且还要关心帮助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共生圈”内,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流,成绩差的同学围绕成绩好的同学,各自从异于己而优于己中助长,又从异于人和优于人自我要求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引导各个“共生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赛,形成一个总的“共生圈”。这样,就使互帮互助、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学期下来,大家各自都取得令人满意的进步,优秀生更优秀,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去掉了优越、自负、忌妒等不良品性,主动帮助学困生。差生在优秀生的帮助和感染下,也铆足了劲迎头赶上。
四、克服“刻板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克服“刻板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创造教育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人,都有发展创造的可能性,只要后天教育引导得法,这种可能性能变成现实性。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但他小时候考试却常常不及格,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代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奇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曾把马克思列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阿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老师当众奚落说:“看,这两个没出息的人。”可后来,恰恰是他们俩取得令人震惊的成就。所以,教育者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彻底摒弃一般学生特别是学业暂时不良的学生就无法进行创造教育的陈旧观念。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何况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每一个具体学生呢?而且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教师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这和发展观点是相对立的。发展作为一个进步的过程,总是与克服原有的不足和解决原有矛盾联系在一起。没有缺陷、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2.用辩证、全面的观点看待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人指头不一般齐”。看待学生应采取辩证的、全面的观点,对学生的德、智、体,以及过去和现在都要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所优长,也有所不足,不能只了解缺点的一面,不了解优点的一面。一句话,不能只见局部枝节上的瑕疵,而看不到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尤其是对中等生和差生,教师的眼光不能只盯着他们身上的缺点,而对他们的优点却熟视无睹,甚至认为他们身上根本不存在优点,这种主观、武断的论断定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克服“刻板效应”,用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二课时)word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阻》word导学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word导学案3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word导学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3.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word导学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word导学案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7.3《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教案 学案打包下载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5.3《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学案打包下载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4《欧姆定律应用》word导学案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3.4《电压和电压表》word教案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4《欧姆定律应用》word导学案3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word导学案5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3《苏科版比热容教案》word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3.2《电路的连接方式》word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2《变阻器》word导学案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学案打包下载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4《欧姆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阻》word导学案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6.4《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教案 学案打包下载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word教案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3.4《电压和电压表》word教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2《变阻器》word导学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3.2《电路的基本方式》word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5.4《家庭安全用电》教案 学案打包下载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5.2《电功率》教案 学案打包下载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word教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阻》word教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一课时)word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第1、2课时)word导学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word教案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