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s=vt: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你知道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吗?
彩虹成因答色散,还是折射?
寻找中考物理易失分的原因及答题策略
高一上册物理寒假练习题精选
两道以梯子为原型的物理习题教学启示
盘点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分子动理论知识点
高二物理学习: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冲刺!高考物理:查漏补缺精练错题有的放矢
轻弹簧模型的教学法及其效果探讨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第三章
高中物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实例呈现
“光电效应”教学反思
物理学习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比热容同步复习检测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高二物理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电场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学探讨
2016年高一物理期末复习机械能知识点讲解
物理图象中“斜率”迷惑
2015年秋季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试题
2015—2016高一上学期物理寒假练习题
人教版初三物理2016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整理:磁与电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一次成功的失败
《透镜》教学设计
怎样直接测量电子的电荷量?
2018北京中考改革方案出台:基本确定“3+3+1”模式
初三物理区别压力压强的小技巧
高中物理教学“两要两不要”启示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
高中物理怎样讲相对论?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