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未来北京中高考均会采用“3+3”模式,即数语外三科加三门自选科目,意味着学生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性。今后中高考具体怎么考?学生应当如何应对变化?近日市教委、市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就相关改革和影响进行了解读。
中考
弱化复习作用 命题强调实践
2018年起,北京中考将改为“3+3”的考试模式,即数学、语文、英语三科必考加3门选考科目,且学生自选科目将按100%、80%、60%的比例折算入总成绩,今年在读的初一学生将在两年后“尝鲜”。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改革后的计分方式,将由学生自行选择3门科目,待成绩公布后由计算机自动按比例折算,而非事先选定。
“弱化复习的作用”,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后中考试题命制也会更加关注实际生活、实践问题的考察,关注孩子们领悟到的,并强调情商培养,要求知行合一,在初中阶段奠定基础的爱好。
高考
文理科取消 更注重选专业
明年起,北京将开始逐步进行高考改革,涉及内容包括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要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等。这意味着,明年新高一学生将成为首批参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共涉及13门科目,分为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两种。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高考的学生可免考;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4门科目则仅设合格性考试。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则设置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学生在参加高考中要从中选择3门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成绩记入高考总分。
市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解读说,今后北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分为合格性和等级性两张卷,合格性考察科目是必修模块,等级性考试是必修加选修模块,而未来新高中课程设置中,会调整必修部分学分和选修科目的档次,让学生依据自身特长选择参加不同类型的课程。
与之同步的是,高校招生时,会为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科目要求,所以考生与其选学校,不如选择专业,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建议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
为什么紧闭了窗子还觉得有风
纸制的锅子
受困的“高斯”号轮船
为什么刚掀开的冷冻啤酒瓶口会冒出雾气?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霜和干冰
怎样把开水冷却?
课堂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无中生有
探究影响水的凝固点的因素
蒸发致冷实验
“物态变化”小实验──热管
关于洗完澡穿不进靴子的故事
用液体温度计演示蒸发吸热方案二
水烧开时不会溢出来,为什么粥烧开了却会溢泻出来呢?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冒气的冰淇淋和不冒气的热汤
皮袄会给你温暖吗
气体温度计
“物态变化”小实验──冷水“烧”开水
电冰箱门上的星标
演示萘的熔化与凝固方案二
为什么用湿布抹冰箱的冰格会被粘着?
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
温差电偶温度计
冷水瓶的原理
玻璃“出汗”在哪面?
温度的物理本质
液晶
甲苯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