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物理情境;提高兴趣;享受乐趣;高效课堂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生活的空间狭小,与社会、生活实际接触少,造成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匮乏,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纯粹地死学课本知识,以至于思维僵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如果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能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学习。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教师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新奇情境,让思维飞入物理境界
高尔基说:“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呈现给学生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就会打破学生知识体系和智能体系的平衡,引起“意外惊奇”的效果。当学生进入这种惊奇的情绪场景时,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思维也会迅速转移到物理课堂上来。
如在学习“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先把漏斗口朝下放置,然后在漏斗中放入乒乓球,并用手托住球的底部,问学生:“如果我移开托球的手,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球会掉落下来。”我移开手,球果然掉落。当我再次把球放入漏斗后,又问学生:“如果我对着漏斗嘴用力向下吹气,移开手后,你猜乒乓球会怎么样?”学生回答:“球会下落得更快些。”当我再次移开手后,球不仅没有掉落,反而紧紧地吸附在漏斗里。看到这一现象,学生刚开始是面露惊奇,鸦雀无声,进而开始质疑,最后议论纷纷。这一出人意料的景象立刻激发了学生探寻“真谛”的好奇心,他们以迫切的心情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巧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只要有可能,教学法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发现。”在做完漏斗吹球实验之后,我创设了硬币“跳高”比赛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选派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比赛,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争胜心,他们兴趣很高。比赛中,获胜同学飘飘然,不得要领的失败者不服输。正当获胜者高谈阔论吹气用力大小时,我及时给予了否定。这时学生在情境之中产生了各种疑问和猜想,并展开热烈的讨论,于是各种答案纷沓而至。在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吹起硬币的秘诀吗?”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被点燃起来了。本节课我还创设了向上吹纸条、火焰漂移、轮船相吸等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乐意积极主动地汲取新知识。
三、巧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究竟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了?”由于流体压强知识比较抽象,面对新问题,学生难免会感到困惑。于是在学生认为答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心境中,我做了如下引导:硬币与桌面间有一定缝隙,它的下方和上方都有空气,没有吹气时,它上下方的空气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大气压强和压力相同吗?(相同)正是硬币受力平衡,它才会保持静止状态。当在它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时,硬币跳起说明它受力不平衡,此时它上方和下方的空气又处于什么状态?是哪里的气压大呢?紧接着让学生猜想,便有了方向。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诱发学生思索一些问题:(1)硬币向上“飞”的过程中,只有空气与它接触,是不是硬币上下的压强不一样使它向上运动?(2)由于吹气,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是不是与流速有关系?(3)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得比下面小了,于是下面的空气把硬币托起来了?像这样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推理、分析、判断的方法,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又能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更为主动、活泼,效率也更高。
四、巧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生活情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并且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这节课,我通过视频让学生见识了龙卷风的威力,明白了火车站站台上的安全线的作用,知道了赛车后尾翼的用途,弄清了体育比赛中香蕉球的成因,还让学生了解了杜甫的茅屋为何易被秋风吹破的物理原因。逼真的场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当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揭开一个又一个物理现象的神秘面纱时,他们不仅会觉得物理知识有用,同时也会享受到探秘过程中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五、巧设合作情境,提高整体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又一基本理念。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启发,使他们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让学生开展说一说(为什么鸟在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大风为什么能掀掉房顶?)、讲一讲(喷雾器的工作原理)、想一想(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议一议(船长有罪吗?)、学一学(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空调系统、赛车后尾翼的作用)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纷纷用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提升整体素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物理情境的创设,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的良好“情境”,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国共产党同努力创造形成的。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识;只有精心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才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力的平衡学案
神奇的眼睛学案
光的折射学案
6.4.密度与社会生活课件
运动的描述教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案
功率导学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
201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课件
运动的快慢教案
2013力课件
超声与次声学案
6.2密度课件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课件
第九章 第四节 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课件
杠杆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
动能和势能导学案
2012第一章械运动复习课件
7.3力的平衡课件
8.3摩擦力课件
来自地球的力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
物质的密度学案1
第九章 第一节 压强课件
功率教案1
功教案2
运动的世界学案
物质的密度学案2
平面镜成像学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