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错误原因分析
简化电路时可用的方法很多,分析我们平常化简不好的原因可知,主要是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没有搞清电表测的是哪部分电路的电流或电压,造成简化电路时电表复位不正确。
(2)对基本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理解的不深。例如对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串联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的区别及使用条件没有清楚的认识。
(3)不能正确识别、处理电路中含有的无电流电阻。通常串联在电容器支路中的电阻,跟理想电压表串联的电阻都可视为无电流电阻,简化电路时可用理想导线替换;被理想导线或被理想电流表短路的电阻也是无电流电阻,简化电路时应把这种电阻视为断路,从电路中拆除。
二、简化电路的具体方法
(1)支路电流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2)节点跨接法:
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数字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数字,并合并为一点)。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解析:按从A到B的顺序把5个电阻分成R1、R2、R3、R4、R5,其节点标示如图2所示。由于节点R2、R3间和A点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故两节点可用同一个数字1标出,当电流从A点流入时可以同时流向电阻R1、R2、R3,从电阻R1和电阻R2流出的电流汇合于2点,到达R4和R5间的节点,故R4和R5间的节点也用2标出,R3、R4间的节点和B点间是导线相连,也是等势点,故均用3标出,电流再从电阻R4和电阻R5经节点3流出,而流向电阻R3的电流则直接经节点3流出,简化后其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高一物理教学心得
初中物理总结
2016年物理教师工作总结
2015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总结
2016学年第二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1
中学物理培优辅后工作总结
高一物理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多媒体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2016物理教师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八年级物理教师总结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2016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初二物理组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6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中学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下学期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分析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中学理科组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