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三个基本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三个基本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将自然规律用于造福人类;但是当我们着手研究的时候,却面临着纷繁复杂的自然界,我们研究的方法是: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透过现象看本质。面临着当前,物理课教学的现状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我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一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学好物理的三个步骤。
一、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学家追求的物理真理就是,简单、对称、和谐。正是基于此物理学家用最简单的公式、语言或符号,来描述自然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F=ma,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公式非常简单,但可以用于解释很多的自然现象;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1、什么是物理模型
自然界中任何事物与其他许多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干丝万缕的联系,并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界,人们在着手研究时,总是遵循这样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从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次深入。根据这条原则,人们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总是试图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逐个击破。或者把复杂的问题转成比较简单的问题。基于这样的一个思维过程,人们就创建了物理模型。可见,物理模型是指:物理学所分析的、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很复杂,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中常常采用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用一种能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过程)或暇想结构,去描述实际的事物(过程)。这种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称之为物理模型。
2、中学物理常见的几种物理模型
(1)研究对象的理想化模型
例如:质点物理模型,它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大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有质量的点来代替。如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或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能当作质点来处理;质点的概念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理想化模型。这种抽象正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逐步建立这种物理模型。以后遇到类似质点的客观实体比如:刚体、点电荷、点光源、理想气体、匀强电磁场等物理模型,学生就会自己分析学习了。
(2)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理想化模型
例如:运动学中的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动力学中的完全弹性碰撞;电学中的稳恒电流,热学中的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体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等等。
(3)理想化实验物理模型
在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根据逻辑推理法则,对过程进一步分析、推理,找出其规律。例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4)研究对象的条件的模型
当研究动量守恒定律时,当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时,系统的动量守恒;当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因粒子所受的重力远小于电场力,可以舍去重力的作用,使问题得到简化。力学中的光滑面;热学中的绝热容器、电学中的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等,都是把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了。
3、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不仅有利于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具体、形象、鲜明,突出了事物间的主要矛盾; 而且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解题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把以有物理模型的知识和将来探索的新知识相类比,起到模型的迁移,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物理情景
人们都知道好奇心是人类认识未知领域和求知的好向导,在教学过程抓住这一契机,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在潜意识中爱上学习物理。具体的办法:课前的巧妙构思,精心设问,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1、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参与全过程
现代的教育观点,教师不在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传声筒,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攀登科学知识高峰的向导和伙伴。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物理情景,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相通,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交流、讨论、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教师再真对问题及时的指导、引导学生
得到正确的结果,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这就无庸置疑的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动者的喜悦,从而让学生爱上物理。
2、创设物理情景,利用实验让学生身临其景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验证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物理过程。同时,也具有直观性、真实性、趣味性,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大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物理情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仪器,就可以提高演示效果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索物理规律,知道师生一起将正确的结论和盘托出。
如,在分析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桌面的弹力作用时,依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木块与桌面间的接触面应存在弹性形变,但由于是微小形变,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此时,若在木块与桌面间加一层较厚的海绵,则可以观察到海绵发生弹性形变的情景。也可将桌面改换成水平薄木片,木块放在薄木片上时,木片发生弹性形变而弯曲,以显示水平面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弹力的产生必然存在有物体弹性形变的发生,这样就可以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景。
又如,电磁感应现象中,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可让学生自行操作改变螺线管内磁通量(如:插入、抽出磁铁或者改变原线圈的电流等)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创设物理情景的能力。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知物理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3、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动态物理情景
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的画面将一些看不见、模不着,课堂教学中不便演示的实验现象物理图景,物理过程,展示出来,再现物理情景。如功率当中的P=FV,关于机车的两种起动方式,先通过教师的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通过一个flash动画,动态的反映出机车运动情况和公式中;关于P、F、V,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在物理教学中,将抽象的东西,尽可能形象化,动态的情景,去更好的诠释静态物理情景。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严密的物理思维
高中的物理知识之所以,比初中要难学,是因为高中的物理不再象初中那样,简简单单的熟练的掌握几类典型的例子就可以考高分。高中的物理需要同学们有严密的物理思维。故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是很重要的,故在培养学生严密的物理思维时,必须让学生形成一个物理知识的流程图(图略)
培养学生建立这样一个物理知识流程图后,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具体问题时,首先分析这个问题中的物理现象,认准后,找到这个现象所遵循的一个物理规律,反映出这个规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然后将所求的未知量与这个物理规律联系起来,并将要求的未知量与已知量列于方程中,有几个未知量就列几个方程,求解结果;最后一步是最重要的就是检验,而我们的学生恰恰将其忽略,检验结果是否与我们分析的物理现象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合,看看是否有忽略和漏解,而它又符合实际物理现象。例如运动学中的这一例子:一个小球在高处地面H处,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后,经历时间t后小球距离抛出点的距离为h(h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从应试教育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素质教育中的主动学习者,通过三个基本的学习方法的逐渐培养,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习好物理知识,而且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2012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物理】【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2012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2012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物理高一知识点力学单位制
物理高一知识点重力
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振动和波知识点高一物理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力的等效和替代
物理重力势能知识点高一
精选2014年高中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力的正交分解法二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三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六
高一物理第七章知识点汇总
物理高一知识点冲量与动量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
人教版高中知识点高一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
2014年高中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汇总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高一力物理知识点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一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质点的运动
高一时间位移物理知识点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机械能
总结2014年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光学和热学知识点
高一物理常见的力知识点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四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动能物理知识点高一
高一物理学习高一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摩擦力高一物理知识点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