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匀变速运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
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
3.重点:纸带的分析
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DS1=DS2=DS3=…….=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
公式法: 先求DS,再由D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
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原理::DS=aT2
2.实验条件:
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
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 。。。。图中O是任一点。
5. 数据处理:
根据测出的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 S5—S2=3a2T2 , S6—S3=3a3T2,a=(a1+a2+a3)/3=(S4+S5+S6— S1—S2—S3)/9T2
测匀变速运动的即时速度:(同上)
二、研究平抛运动
1.实验原理:
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抛小球在空中的轨迹曲线,再根据轨迹上某些点的位置坐标,由h=求出t,再由x=v0t求v0,并求v0的平均值。
2.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未端水平的斜槽,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锤线。
3.实验条件:
a. 固定白纸的木板要竖直。
b. 斜槽未端的切线水平,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
c.小球每次从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3)研究弹力与形变关系
1. 方法归纳:(1)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压力(2)用列表法来记录和分析数据(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3)用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关系步骤:1:以 力为纵坐标、弹簧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2: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3: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和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4:以弹簧的 伸重工业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如看似象反比例函数,则变相关的量为倒数再研究一下是否为正比关系(图 象是否可变为直线)----化曲为直的方法等。5: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意义。
2. 注意事项:所加砝码不要过多(大)以免弹簧超出其弹性限度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的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必修2《功》教学设计
《滑轮》教学设计
《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家庭电路》教学设计2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
《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进一步认识运动的分解》教学设计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家庭电路》教学设计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电磁铁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机械与人复习课设计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