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在光学领域里进行过经验性总结和实验探索,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球面镜成像和光的色散等方面都取得辉煌的成果,在古代光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墨经》中对光的直进《径》是这样写的,“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对此《经说》解释道:“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放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放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于光,故景库内也。”景即像,到即倒,端即点(小孔),交即交午(光线相交)。上面文中的意思是说,像是由于光线照到人体,交叉地通过小孔,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光犹如射出的箭那样直进。发自足部的光线,被遮去下部,成像在上;发自头部的光线被遮去上部,成像在下,如图4-1所示。说明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所致。“在远近”,是指人体相对于屏所处的位置变化,“有端于光”是指光通过小孔,“库内”指暗室。即人体离小孔由远而近,则暗室屏上的像由小变大。
对光的直进,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他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窗外的飞鸢(即一种鹰)和楼塔的影子成像于室内的纸屏上面,如图4-2和图4-3所示他。根据观察结果,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束,亦皆倒垂……”。他还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科学地解释了日月蚀的成因和月相圆缺变化的规律。
宋末元初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赵友钦做过“小罅光景”实验,(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生动地描述光的直线传播,并对光源、小孔、像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得出定性的说明。特别是实验得出物体表面的照度随光源的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这比西方同样的结论约早400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1节压强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时练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检测卷(三)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章末复习课课时练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课时练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2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2节第1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1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检测卷(二)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2节第2课时课时练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1节透镜作业本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本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作业本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1节质量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章末复习课课时练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作业本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作业本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章末复习课课时练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检测卷(一)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课时练答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