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现在已是所有初三学生着力备考的重点,为了明确大家的备考方向,现将2016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为大家整理如下,希望大家能仔细阅读~
1、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2、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有:①摸: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②看:通过靠近物体观察透镜的成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加以辨别;③照: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加以辨别;④晃:透过透镜看书本上的文字,晃动透镜,看像的晃动方向和透镜的晃动方向。(同向是凹透镜,反向是凸透镜)
3、(1)主光轴: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的直线。(2)光心:透镜的中心。
(光心是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4、(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F,称为焦点。 (左右各有一个)(2)焦距: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用f 表示 (左右焦距相等)(凹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是虚焦点)
4、用实验方法估测凸透镜(远视眼镜)的焦距:将远视眼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外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远视眼镜的距离,记录下来,即为焦距。
口决记忆法:
(1)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2)二倍焦距内外分放大缩小(3)实像一定是倒立的,像物在透镜的异侧。虚像一定是正立的,像物在透镜的同侧。(4)在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可以记忆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首先要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其次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光屏的中心能成一个完整、清晰的实像。
6、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交而形成的。
7、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0、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胶片应倒插(上下倒、左右倒)。 11、眼睛有短暂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之后,视神经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秒左右,眼睛的这种特征叫做视觉暂留。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可以通过周围的肌肉的活动使晶状体变厚或变薄以改变焦距,使不同距离的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的这种本领叫做眼睛的调节。在工作时间较长时,最适宜的、不致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眼镜的度数表示的是镜片(透镜)折光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的镜片焦距越小,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大。眼镜的度数与焦距的关系是:D=100/f,其中:D为眼镜的度数,f为焦距,单位为米。
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所引起的。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2016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到大家~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5《二力平衡》WORD教案3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1《机械运动》WORD教案3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6.4《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5.4《机械传动》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6.5《机械能》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6《摩擦力》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5.2《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1《力》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4《光的折射》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5《二力平衡》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3《重力》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8《眼睛和眼镜》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8《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3《探究――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1《机械运动》WORD教案4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7《热量 比热容》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1《光的传播》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6.1《功》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1《机械运动》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7《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5.4《机械传动》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3《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3《探究――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3《重力》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5《分子动理论的基本事实》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6《摩擦力》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4.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WORD教案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